曹仁本不太想泄露军机细节,但他又想了想,眼下襄阳人心不稳,如果自己一味神秘,让守军产生惧意,那就不好了。
所以他斟酌再三,还是决定展示肌肉,便详尽地说道:
“你们尽管放心!就算刘备再提十万兵马来,也不是丞相对手!丞相已经亲自从许都南下、离开颍川郡进入南阳郡了,不出五日,就能抵达宛城。”
蔡瑁才听到这儿,便微微有些惊慌:“五日后才到达宛城?这……怕是到时候,诸葛瑾都已经赶到宜城,距襄阳只剩最后一县之地了。”
宜城是襄阳南边最近的一个县,两地只有六十里距离。
其中四十里是平原地带,还有二十里,是岘山山区——十六年前,刘表刚在荆州站稳脚跟时。其部将黄祖,便是在城西南的岘山上扎营,与城中守军互为呼应,后来在那里射杀了攻山的孙坚,这才遏制了孙家数年的展势头。
曹仁见蔡瑁有点慌神,内心愈看不起这个卖主求荣之辈,但他还得安抚人心,便提高音量,厉声宣布:
“不要怕!丞相本人虽要五日后才到宛城,但丞相已把徐晃拨到我麾下听用!加上此前一贯负责驻防桐柏的于禁,这两路兵马,各有三四万之多!
我已请示过丞相,部署停当。到时候就让徐晃镇守樊城,与襄阳隔汉相望。
令于禁于城西南的岘山险要之处扎营,与襄、樊成鼎足之势,互为援护,效当年黄祖杀孙坚故事。
我们三路兵马相加,已过十万之众!完全不惧关羽、诸葛瑾。丞相亲提十万后军,为我们后援,假以时日,必破刘备!”
曹仁借着酒劲,也不藏掖了,一口气把己方军威之壮盛吹嘘了一遍,画饼给荆州降将们看。
蔡瑁、张允这才松了口气,连忙也吹嘘了一下自己的战力,一方面是凑趣,一方面也是担心曹仁看轻他们:
“原来丞相竟能数日之内,兵二十万,实在是如泰山压顶,何愁刘备不灭?我们荆州军,也有七八万之众,愿为先锋,助丞相和众位将军,并力破敌!”
刘表在时,整个荆北五郡的地盘,也有十几万荆州军。
蔡瑁说他能带着七八万军队来投,其实也是颇有水分的,他这是把章陵郡全境和上庸、南阳全境的所有部队,都算作跟着他投曹了。
认为只有南郡和江夏郡的驻军,是被刘备收编了。
但事实上,刘备占据的地盘,显然不止南边的两个郡。上庸那边,别看汉水航道被章陵郡掐断了,似乎孤悬余赘。
但实际上只要霍峻投刘备,6路他可以通过临沮和房陵之间的山区联络,互通信息。
需要大批军需补给、粮草运输时,也可以指望从上游的汉中郡、走汉水水路给上庸运粮。所以事实上完全不存在“上庸因为下游的汉水通路被掐断,而不得不跟着蔡瑁走”的问题。
另外,章陵郡全境,也不是都跟着蔡瑁投曹了,宜城、临沮这两个前沿桥头堡,已经被刘备夺取。当地的驻军虽然人数不多,加起来也就小几千,但都算是弃曹投刘了。
章陵郡还有一部分县在汉水北岸、后世的随州一带,那里也很有可能被诸葛瑾的水师,在逆流汉水而上的途中,顺手取了。
把这些七七八八尚未彻底拿稳的筹码都刨除掉,蔡瑁能带投的,最多也就五万多人。
剩下近至少八万多荆州军旧部,是选择了投刘备的。
也就是从兵力的角度来计算,刘备和刘琦得到了刘表六成以上的遗产,蔡瑁张允蒯良只带走不到四成。
而且考虑到刘备打出为刘表报仇的旗号,还让军队都缠白布,刘备多年来在荆州经营颇得人心。
蔡瑁这五六万人,也就是仗着现在还在城里固守、没法搞事情也没法跑,才不得不忠于蔡瑁。哪天一旦有野战的机会,还不知有多少人会倒戈,多少人会当逃兵。
真正能死忠于蔡瑁、为蔡瑁战至最后的,实在是难以估算。
曹仁也知道蔡瑁说的话有水分,但他现在没时间去分辨,也不想得罪人。暂时就把蔡瑁说的话打个折,只把襄阳、樊城、宛城这三座城池里的荆州降军计算在内,按照这个规模去估算防务部署。
曹仁便再详细看了一下地图,按蔡瑁最新通报的敌情,看了一下整个荆北还有哪些地方,是没被敌我两军瓜分完的。
一番梳理后,曹仁很快把目光聚焦到了襄阳上游的筑阳、山都、邓县和郧县等地。
那些地方,也属于章陵郡的一部分,其中筑阳和山都位于汉水以南,另外两县位于汉水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