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是京都人的共识。
辽王好工匠之名,已经随着战绩传遍了整个大庆。
匠人往辽地跑,这也是相当正常的事儿。
虽说朝廷有官员弹劾。
但庆皇全给压了下去。
甚至还反问了一句。
“那些匠人去辽地,能住的暖、吃饱饭、养活家人。”
“若继续呆在原籍地,你们这些官员,能保证他们能活的很好吗?”
此话一出。
再无人回答。
大庆官员令庆皇很失望,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儿。
也不能说大庆官员做得很差。
而是没有那么突出。
或者说真正有大功绩的少。
真正的大功绩,也基本都被跟庆皇发家的老勋贵们掌握着。
其余人,也很难有机会。
王得水听庆皇的话后,老脸都笑出了褶子。
“辽地的新鲜事物,的确多得很。”
庆皇没有说话,继续往下看。
直到看完一整段文章,不由大声叫好。
“好!”
“老六这报纸办得好,文章写得明明白白,没有什么拐弯抹角的地方。”
“这种大白话,咱看得痛快。”
大庆八股取士。
八股文写好了,的确相当工整。
可那些官员们,动不动就在奏疏内玩花活,竟整一些典故,或者偏僻的经言。
搞得庆皇有时看着看着。
就看不懂在说啥了!
说句不好听的。
如果那些官员,奏疏里用典故骂庆皇,庆皇都未必能看得出来。
不过。
也没有人敢用九族的脑袋,来试探庆皇能不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