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姊箫一愣,随即惊呼道:“哎呀我去!这样都可以呀!俞大哥这不成了眼罩的形象代言人了吗?”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意外和兴奋。
小枝微笑着点头:“是啊,院长,俞大哥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他和阿菜嫂现在成了许多人的榜样。”
岑姊箫笑着感慨道:“真是世事难料啊,当初他们俩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真是希望他们现在苦尽甘来。”
小枝认真的补充道:“哎,院长,你刚说的形象代言人是什么?”
岑姊箫饶有兴趣的解释:“举个例子,小枝你现在咱们照因书院的形象代言人,嗯……对,非你莫属。你还别不信,你要是在我那个朋友的家乡,一定是大红人,粉丝百万级,一群男孩子对你前呼后拥的。”
小枝听后害羞得不行,一张脸通红的跟个桃儿似得。
陈秭归也开口认真地分析着:“院长,当前最重要的是扩大传播,且看,仅需传播一个关于码头工人的感人故事,就能带动整个码头工人群体。”
“一旦大面积推广,引起关注度,揭露更多的不公与黑暗,让大家都知道真相,其中作用必定掀起波澜,不可小觑。””
岑姊箫和小枝同时点头,表示赞同。
岑姊箫心里暗自感叹:“传播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觑啊,无论当今,还是将来。”
岑姊箫沉思片刻,扬起嘴角:“咱们现在资金紧张,我建议‘巾帼新青年’每七天一次,这样既能集中布消息,又能节省成本。然后,我再去联系几家商户,让他们购买咱们报刊的宣传版面,到时候咱们收点宣传费,一箭双雕。”
陈秭归点了点头,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温暖的肯定:“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本地商行里有不少我熟识的,昔日老院长健在时我陪他去拜访过几次,那些受过他老人家恩惠的,心里也会掂量几分。至于行方面,我会尽力协调资源,保证报刊的顺利行。”
岑姊箫感激地看着陈秭归:“大师兄,书院的大小事宜,多劳烦你了。”
陈秭归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岑姊箫不要客气:“职责所在,你不必这么说。”
说完,陈秭归转身朝书院学堂走去,给学生们授课。岑姊箫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暖意。
岑姊箫此时心里思绪纷繁,她必须要去亲眼看看,自己一手创办的报刊,究竟在百姓心中掀起了多大的波澜,是否真的如小枝所说,成为了他们内心的传声筒。
岑姊箫认为这份报纸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件好事,但同时也担忧着它能否真的起到她预想的作用。亲自去了解一些市井之事,考察下“巾帼新青年”的报刊和记者团的真实效果,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巾帼新青年”更好地服务大众。
“小枝,明日叫上玉岚,我们去看看下巾帼新青年掀起的波澜得有多大!”岑姊箫兴致勃勃地对小枝吩咐道。
三人顶着炎热的天气来到临康的大街小巷,街道还是那么热热闹闹,人来车往。
虽然打伞遮阳,但走了这么久,几人还是难免汗流浃背。便找了家茶摊,稍作休息,歇脚喝茶。
茶摊简陋而清爽,几张木桌和草棚组成的遮阳处,给人一种避暑的舒适感。
三人坐下后,唤来摊主,要了几杯解暑凉茶和一些清凉的小食。摊主笑容满面的招呼着,很快就送上物美价廉的茶水和零嘴。
就在她们慢慢品味凉茶,惬意稍息的时候,她们注意到附近几张桌子旁的闲聊声,越来越热络了,时不时传来几句对“巾帼新青年”的评论和看法。这引起了几人的好奇。
“我说,在临康府码头上工的兄弟们最近走路都带着风啊,你们听说了没?”一个黑脸大汉笑着和邻座的人说道。
“怎么回事?码头上的工人遇到什么高兴的事吗?我也常去那里的啊。”邻座的人一脸疑惑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