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我不打算谈恋爱,这太浪费时间了,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忙,而且我毕业之后就会投入影片的拍摄,也很难有时间去找人谈恋爱。你知道这个圈子是什么样子的,所以,随缘吧。我不会刻意的去寻找。”
玛格丽特认真的说,她相信丽贝卡明白她话里面的意思,好莱坞这个圈子太过混乱,来来去去的排列组合并不比她高中时期那些乱七八糟的乱序排列少,甚至更混乱,这并不是一个适合谈恋爱的地方。
她虽然工作范围在好莱坞,但生活圈却不在那里。基本上来说,她毕业之后并不打算继续在加州生活而是准备回到纽约或者是搬到华盛顿去住,生活重心也会转移到那边,她也不是社交型动物,以后和好莱坞的交际大概也只有工作。玛格丽特觉得自己应该是很难在那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恋爱对象了。
就像她跟丽贝卡说的,她现在还太年轻,完全不需要把自己束缚在一段感情里面,世界那么大,有那么多的新鲜事物要去尝试,现在她终于可以不再压抑自己的情绪,也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做许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玩以前不能玩的东西。把时间浪费在恋爱这种事情上太不值得了。
“好吧,随你吧,反正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过你的想法真奇怪。”丽贝卡咕哝着。这可真不像是热血青春的年轻人,她记得当年自己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美好的爱情才是她们这些年轻的小姑娘所向往的。难道真的是天才的思想与众不同?
“有什么好奇怪的?那么多的独身主义者和不婚主义者呢,还有无性恋。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的眼光总是集中在恋爱上面,明明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去忙。”
玛格丽特是真的不能理解这些人的脑回路,就像八卦报纸上那些暗示她和里奥因戏生情的报道。她对此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如果不是为了形象需要和对里奥的愧疚感她根本就不会去上那个《奥普拉脱口秀》,还在超过五千万观众面前演一场可笑的秀。这不仅是因为练习在亲吻的同时给樱桃梗打结练得她嘴麻,更因为她并不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摆在大众面前任他们品评。
她都能想到这场脱口秀过后人们对她的评价,一个调皮可爱,但是又聪明上进的励志女孩儿。这和那些用炒人设来拉高自己人气的明星有什么区别?哦,当然有,至少她的人设不是那么高大全,布莱恩他们也没把她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偶像,她还是有缺陷的。比如说她会为了一件《星球大战》的初版周边而死皮赖脸的作弊,作为一个加州理工学院的高材生她喜欢的也不是需要坐在音乐大厅里听乐团演奏的古典交响乐,而是那些经常出现在体育赛事里的摇滚乐。
相对于那些被塑造成完美偶像在云端飘着的明星们,布莱恩和他的团队们让她的形象更加的接地气,除了她的事业和学业之外,她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就像那些普通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这至少让她以后的行为不会被拘束的太厉害,人设也不会崩掉而造成不好的影响。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叹了一口气,玛格丽特对造成这些麻烦事的罪魁祸首的厌恶感又增加了几分,下定决心绝对不让对方称心如意。
第95章
《奥普拉脱口秀》的后续效果在继续发酵着,美国人民越来越喜欢玛格丽特,用一句韩国娱乐圈的惯用语来说,她现在大概也和国民女儿差不多了。而且这种喜欢还是全年龄段的,迷弟迷妹们遍布各个年龄阶层,尤以四十五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上帝视角来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玛格丽特的中老年人偶像的帽子是摘不下来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票房也继续一路高歌挺进着,增长的速度让人完全不能相信这是一部已经进入了第三周放映的小成本文艺片。各个票房预测公司纷纷排出自家的王牌分析员去各大电影院门前蹲点,以图搞明白为什么这部完全不具备大卖要素的片子居然能够逆袭十二月份的市场。看这票房涨的,都快跟上汤姆·克鲁斯的《甜心先生》了,人家可是真正的美国甜心,都红了十几年了。
一切事情的发展似乎都是那么的美妙。连媒体上面都是各种赞美她的好话,什么虽然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儿,但却更加注重演技的磨练,曾经在百老汇出演过大受好评的《安妮日记》;在完成繁重的学业的时候,还经常观摩以前那些经典影片里精彩的表演来揣摩演技,是一个认真生活努力学习的好姑娘,就因为她根本不像很多童星那样小小年纪就酗酒、嗑药。在此期间好几个有过堕落史的童星们都被拉出来做了一番比较,躺枪人物无数。
甚至还有影评人分析她的演技到底是属于表现派还是体验派,结果得出了一个方法派的结论。这条新闻玛格丽特觉得应该是布莱恩或者是阿瑟找人干的,因为奥斯卡近几十年来最推崇的演绎方法就是方法派。
一件一件的报道让玛格丽特头晕目眩,忍不住感叹美国的媒体真是毫无节操,想要捧一个人真是什么花样都能玩的出来,就像他们想要踩一个人的时候什么恶毒的话语都能从那张被箱水母亲吻过的嘴巴冒出来一样。在这个好莱坞明星阳盛阴衰,女明星青黄不接的年代,玛格丽特成了他们最好的娱乐目标,媒体们就像对待十多年前的汤姆·汉克斯那样的吹捧她,唯一不同的大概是她在相貌上要比这位两届奥斯卡得主出色的多。
而那些影评人们则是纷纷为她的演技大唱赞歌,《夜访吸血鬼》时期的克劳迪娅又被拖出来当对比参照物,这些笔杆子们从她的表情分析到眼神又分析到肢体动作,夸得她觉得那根本就不是自己,然后她女神也被拉出来遛了一次。
哦,不是关于她本身,是她演的那部《罗马假日》,影评人们认为既然奥斯卡能够给当年刚出道本色演出安妮公主的奥黛丽·赫本一座小金人,为什么不能给更加年轻,但却诠释了两个截然不同角色的玛格丽特一座奖杯?他们是如此相像,同样美丽优雅,奥斯卡已经亏待了一次奥黛丽·赫本,难道这种亏待还要在玛格丽特身上上演吗?
说得好像奥斯卡不给她一座奖杯就对不起死去的天使一样。玛格丽特都快给这种强盗逻辑跪了。即使是这是给她冲奖,但依然让人觉得好无耻啊。
总之,玛格丽特在看完了一堆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之后一点吃饭的胃口都没有了。最近的生活实在是让她厌烦,放假的时候不能窝在实验室里面已经够闹心了,偏偏还有更烦恼的事情让她想揍人。
为了那座小金人,她最近接受了好几家的访问,包括《综艺》,《人物》这种有名的杂志的采访,没完没了的重复那些说辞让她的感觉十分烦躁。
有时候她不禁在想,要是她玩得是技术奖就好了,至少那些技术奖大多数都足够客观。就算是背后的投资商人们想要幕后操作一下也不容易。
一眼望去,优劣太明显了,而且技术奖的评委也是技术人员,他们可不像是演技奖的评委们那么主观。人家的评判和选择都是有固定的标准的,不够线的话提名都提不上去。
再说了技术奖们…就算是得了奖他们的工资也高不到哪去啊,这又不是影帝影后拿到手之后能够几百万的涨片酬。技术奖你大幅度的涨涨试试,谁会找你啊,干嘛不去找提名的?人家能提名就说明水平够,没拿奖不代表着就不如获奖人员,观众又不会去管你电影特效是在哪家做的。能让他们看的开心就好,谁管你工业光魔和其他特效公司的区别?没看见技术奖年年都是那些人,他们的工资还是那样?这些都大大的减少了奖项背后的黑幕。
相对于技术奖,演技奖上面的厮杀就要惨烈的多,男的想要拿最佳男主角,女的想要拿最佳女主角,即使奥斯卡经常被人说拿了影后衰三年也挡不住各路明星们的前仆后继。为什么?还不是片酬闹得?拿到奖之后就能涨片酬了,这个起跳的幅度最少都是几百万,哪个明星不想要?说白了,清心寡欲的明星有没有呢?有!但是绝对不多,大环境里还是追求名利的多一些。
而超过6000人的奥斯卡评委们至少有一千人是演员,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评委眼里的最佳演技也不一样。想要拿到这座演艺界最高殿堂发出的小金人太难了。
就像有人喜欢梅丽尔·斯特里普那种演绎方式,对她推崇备至,不停的给她提名甚至让她拿到那么多次的小金人;也有人就爱杰西卡·兰格那款自作自受的怨妇样,不断的攻击斯特里普是奥斯卡的毒瘤,不给人活路。
演技奖本来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算得上是众口难调。前些年还好,至少环境不是那么糟糕,近几年来奥斯卡已经开始有点作了。包括她拿到最佳女配角那年,其实奥斯卡已经走向了一条歧路。
汤姆靠着超过四百万的美金轰开了奥斯卡的大门,同时也熄灭了他对奥斯卡的向往和敬畏之情。他的眼里奥斯卡再也不是那个演员需要仰望的殿堂,而是一个肮脏的幕后交易所,只要有人脉有金钱,演技达标,你就可以进场来博弈一圈。这让他有些丧气,努力了那么多年,奋斗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得到奥斯卡的青睐,最后居然是靠着金钱拿到小金人,这对他来说真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今年的《甜心先生》还是要继续冲奖,不是因为他对奥斯卡还有什么想望,期待着对方能给自己来一座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什么的,而是因为奥斯卡确实能拉票房。是个投资商都想要自己投资的电影赚钱,索尼哥伦比亚公司也是这样。既然拿到奥斯卡提名之后票房能给拉高好几千万他们为什么不做一下努力呢?更何况还有海外的版权和电视播放权,这些都会随着电影的奥斯卡光环加身而卖出更高的价格,为了奥斯卡扔出去的那些美钞跟这些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更何况他们又不要求拿奖,提名就行了。没看克鲁斯先生颁奖季还在英国拍库布里克的《紧闭双眼》吗!
现在也只有技术奖是干净一点的了。玛格丽特再次叹气,人家玩技术的基本上不用像他们这些演员来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冲奖攻略,清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