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安国少季被召进了宣室。汉武帝看着他,笑道:“能否先讲讲你和樛太后当年的风流韵事?”
安国少季脸上一红,略显尴尬道:“回陛下,臣与樛太后相识于武安侯府。当时,臣不过是武安侯的门客。”
“依你来看,樛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回陛下,樛太后生于邯郸,长期居住于长安,对汉朝有深厚的感情,必定不习惯南越湿热的气候。而且,臣还觉得,樛太后对当年嫁给赵婴齐颇有悔意。”
“是她亲口告诉你的?还是你们在长安时,私下里就有来往?”汉武帝还是一副不正经的表情。
“臣不敢,臣是从她当年的好友处得知的。”安国少季诚惶诚恐道。
汉武帝哈哈大笑:“不用紧张。朕问你,你为何主动请缨,身赴险地呢?”
安国少季正色道:“回陛下,臣是想戴罪立功,以赎罪孽。”
“你有何罪?”汉武帝淡淡道。
安国少季哽咽道:“回陛下,张大人对臣有知遇之恩,但臣在他落难时不仅没有施以援手,还落井下石,以求自保。每念及此,臣都有五内俱焚之感,深悔有违为人之义。”
汉武帝哼了一声,冷冷道:“你总算有点自知之明。实话告诉你,如果不是看在你曾为国立功的份上,朕早就杀了你!”
安国少季大惊失色,跪地道:“陛下息怒。臣在此发誓,如若不能成功劝说南越归汉,臣愿意以死谢罪。”
“劝说南越归汉,你以为就那么简单?”汉武帝慢条斯理道:“只要你用心做事了,朕不会看不到的。但是,你若真能为此事做出贡献,朕不仅不会处罚你,还要重赏于你。”
安国少季喜极而泣:“多谢陛下,臣必全力以赴。”
稍作准备,几天之后,安国少季和终军、魏臣等人一齐前往番禺,劝说赵兴和樛太后内附汉朝。与此同时,为了震慑南越,汉武帝命卫尉路博德率领一万大军驻扎在桂阳郡,以作接应。
七月二十,历经一个多月的运输,汾阴大鼎被送到了甘泉宫,汉武帝兴致勃勃的带着近臣前往观看。
这是一尊三足两耳鼎,以青铜铸成,高约有五尺,周长六尺,鼎壁厚达三寸,四周铸有鸟兽鱼虫和先民耕作之图,整体看起来古朴大气、威严庄重。
汉武帝仔细看了一遍,赞不绝口,然后问道:“诸位以为,这鼎是什么时候的,是否是周朝的九鼎之一?”
众臣看了一遍之后,纷纷认为是周鼎,唯独吾丘寿王说不是周鼎。汉武帝板起脸道:“群臣都说是周鼎,只有你说不是?为什么?如果不能给出合理解释,治你欺君死罪。”
吾丘寿王面不改色道:“回陛下,臣听说周德源于后稷,兴于公刘,成于文王,扬于周公。上天显现报应,宝鼎为周朝出现,所以叫做周鼎。秦始皇为求鼎,亲到彭城,却一无所获,说明上天并不认可秦朝。我朝高皇帝继承周朝的传统,也是德昭行显,布恩施惠,六合之内和睦同心。到了陛下,基业扩大,功德昌盛,天瑞应运而生,得宝鼎于汾阴。所以说,这是汉鼎,不是周鼎。”
此言一出,众臣面面相觑,这也太能扯了吧?但是,他既然如此说了,你还能反驳不成?难道汉朝没有继承周朝的传统?一片沉默。
汉武帝愣了一下,哈哈大笑道:“说得好!周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周德已亡,汉德当显。既然出现在汉朝,岂能是周鼎,自然是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