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听闻朝廷有意重修历法,我想去看。”
刘公直想了想,点头:“那咱们即刻就出发。”
担心也没用,又不能抗旨。
朱元璋宣召得急,两人也没拖延,刘公直辞去了县学的训导之职后就立刻收拾东西。两人一商议,决定坐海船到松江府,在从松江府换船通过长江行驶到金陵。
这样更快。
唯一要担心的可能就是海船怕遇上倭寇。
待到登了船,船上的管事笑道:“诸位放心,现在我大明的官朝时不时就在这一带的海面巡逻,倭寇不敢来犯。”
马瀛蓬好奇的问:“那会不会有海盗?”
管事指了指码头的方向:“夫人放心,咱们只沿着海岸线走近海,海盗可不往这边来。而且,现在都在赶着下南洋呢,甚至还有船队往更西边走,想尝试一下仙画中麦哲伦所说的环球旅行。”
马瀛蓬往码头看去,的确是热闹非凡。
昌黎县这地儿在现代的时候叫秦皇岛,本就靠海。马瀛蓬是本土人氏,但她回想了一下小时候,都很少见到码头有这么热闹的时候。
大大小小的船只停靠在一起,有船只正在杨帆准备启航,码头上全是前来相送的人。跑海船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除了那么些大海商,一艘船往往是几家人甚至十几家人出钱凑份子才能搞起来。
马瀛蓬知道自家就投了一点股份在一艘船上。
但她不理解的是另一点:“为何开海了反而海盗就少了?”
刘公直知道妻子醉心学术研究,对这些不太关注,便道:“你以为是谁去做海盗?既然能求得一碗饭吃还能有赚钱的机会,谁会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呢?”
马瀛蓬秒懂。估计即使还有些依然干着海盗的活计也会把目光盯向那些从远洋回来的商船,自己这些近海的客船的确会安全许多。
旁边的管事深有同感:“托仙画的福,也托陛下的福,现在的日子可好过多咯。总之您二位放心,安全得很。”
下午客船离开了码头,鼓起风帆向松江府驶去。
在船上需要度过五天左右的时间,而且搭乘同一条船的往往家境也都雷同,一来二去也认识了一些朋友。
马瀛蓬就认识了这么一家人,是送家中一双儿女前往金陵读书。
老妇人看向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听闻金陵开了大学,又设了农学、医学、儒学、博物学和算术等不同科目,而且还招女子。老身便想着送这孙子和孙女去试试。”
马瀛蓬早就听过金陵大学。
陛下在金陵近郊圈了一大块地,仿照仙画中后世的大学建起了学校,又设置了几大科目。还曾经因为把儒学和其他几门相提并论而受到了一些士人们的反对和攻讦。
如果是仙画刚开始的那会儿,他们的声势可能会大很多。但是在仙画已经播放了这么多期,时长达到近两年之后,一切都已经天翻地覆了。
大部分的人甚至包括大部分的读书人都觉得这样的设定没毛病。
有人甚至愤愤不平的指责那些人——你们难道还想要阻碍科学的发展,让华夏全方位的落后于西方才满意吗?
即使是儒学,也要思变才行。
于是,朱元璋很顺利的就推行了一些政策。
马瀛蓬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她只觉得遗憾,这科目居然没有天文学。不过她也知道,天文学在这时候还太过飘渺,专门研究这个的人也少。
只希望后续科学发展,能够把天文学单列出来。到时候,若是可以的话,她想去当个老师为天文学培养一点种子。
她就称赞老夫人眼光长远。
老夫人拍了拍身边孙女的肩膀:“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这孙子吧,读书不太在行,但是从小愿意跟着他舅舅去外面折腾,看这个花那个草什么的。老身想着,那不如让他去考个博物学或者医学,看看他有没有这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