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时间,群情激愤。
尤其是住在黄河下游两岸的,更是恨得牙痒痒。
洪水无情,可这是人祸,不是天灾!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还只是生气的开端——
【这些都是后话,实在生气所以多说了几句。咳咳,其实今天要说的是北宋的黄河改道。】
【这也是黄河的第三次改道。】
【可以说,这次改道,也注定了北宋的兴亡,甚至让它之后的朝代也深受其苦。】
【在北宋之前,大规模的治理黄河还是东汉时期,水利专家王景将黄河导入山东省东营市入海,保了黄河的七百年太平。】
【到了北宋,黄河的泥沙又开始不堪重负了,开始发一些不大不小的小洪水,然后河道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偏移。】
【有个叫李垂的官员就发现了这一点。】
北宋的朝堂上。
一位大臣不慌不忙的从自己怀里掏出奏章:“官家,臣日前看到一篇文章,关乎我大宋国运,臣恳请官家和诸位同僚一起观之。”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来了兴趣。
那位大臣展开文章,上面写着硕大的《导河形胜书》几个字。
大臣开始侃侃而谈。
大意是,这位叫李垂的小官,发现黄河竟然开始向北发生偏移。
事关重大,最后皇帝便召了李垂来觐见问询。
官家,北边可是辽国所在。若是黄河真的改道从北边入海,那岂不是就移到了辽国境内?咱们和辽国之间天然的屏障就凭空消失了!”李垂满怀忧心的道,“而且辽国若想要举兵南下,直接从黄河走,不过几日功夫就可以到达东京城!”
“官家,这是关乎国运的大事啊!”李垂痛心疾首道。
皇帝端坐在御椅上,待他看过舆图之后,也陷入了无限的忧愁中。
“这……这可如何是好?”
李垂斩钉截铁的道:“为今之计,唯有治河,让黄河不再往北流,得让它往东流,离辽国越远越好才行!”
……
赵匡胤一听到北宋,耳朵顿时就竖起来了。
要说,他和朱元璋还不一样。他是真心感谢仙画,要不是它提醒,自己可能到了地底下都不会瞑目。
现在,他有信心局面已经离之前的那个结局远一些了。
就连各地的牧马监现在都在大力的培育良马,那些儒生们根本不敢吱一声——金军南下的大刀还在头顶上悬着呢。
那今儿仙画又是提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