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也知道,他们是要干什么。
赵匡胤当然也明白,但这个牵涉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官制、军制、徭役制度……
他终于把心中那口长长的气给叹了出来。
“算了,一切等迁都后再说。”赵匡胤拍了拍赵德昭的肩膀。
赵德昭:……父皇,难不成你是想指望我来收拾这堆烂摊子吗?
……
【这些职位在法律上规定只能让本地的地主和富户来做,但做到后面他们一想,这也不是什么好活儿,于是就千辛万苦的开始逃役,用尽了各种手段,从而将这些差事转移到了更贫苦的老百姓身上。】
【所以,北宋的农民起义简直层出不穷,两宋加起来平均每年1。36起,堪称历代之最。】
欧阳修在朝会上上疏:
“官家,如今的盗贼一年强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③
朝会后,宋神宗留下王安石商议。
王安石向他讲解民间各种逃役手段和百姓疾苦:
“有人将自己的田产和佃户全部分散,让某个仆从或者是佃户成为名义上的户主,自己则躲在背后。”
“还有人把自己的田产和房屋与道观寺庙勾结,假装捐献给了他们,但实际上自己依然是所有者。”
“还有人直接伪装成佃户。”
“贫苦百姓的劳役负担也因此越来越重。”
“但这归根究底,都是因为职役制度的设立就不合理。”
宋神宗听得连连点头。
【王安石当时要变法,就是看到了底层百姓们的这种难处。可惜,既得利益阶级的反扑、他自己内容的不切实际、党争等等,都让这场变法最终变为泡影。】
……
宋朝。
“变法……”赵德昭若有所思,又有些羡慕。
他也想遇上他的王安石。
赵匡胤对自家儿子有闯劲这事儿感到很欣慰。
他正色道:“若要变法,越早越好。越到后,掣肘越大。”
按照仙画的说法就是,既得利益者会越来越顽固,越来越势大,到时候要是想要再动,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