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和朝臣们则认可最后一句话。
“不错,别人有了,我们当然也得有!”
不然,如何保卫自家的疆土?
恐怕是会饭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这时候再想想像之前提到的钱学森等归国科学家,就更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地位在后世会如此崇高,会如此受到重视了。
必须崇高!必须重视!
……
【继续回到爱因斯坦,他有多天才呢?】
【在发布质能等效原理的前一天,他写了一篇论文,叫做《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第二天,就又写了一篇论文,就是刚刚说的这个公式。】
爱因斯坦在不停的写。
似乎没有遇到任何迟滞,也没有遇到任何难点,一气呵成。
【这两个发现都是诺奖级别的,而爱因斯坦两天发表两个!】
【后来,他又发表了广义相对论、这同样是世界级的成就。但因为这些理论都太超前了,所以诺贝尔奖甚至只颁发给了他所发现的光电效应。】
【当时有一句话,“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懂相对论。”】
【直到后来,大家才逐渐跟上他的思维。可以说,这一个世纪以来的所有天文学发现,都和广义相对论有关系。】
【他还是量子理论的鼻祖,只不过最后他站在了量子力学的反对面。从而引发了物理学甚至是科学史上最巅峰的一场对决。】
1927年,在比利时召开了一场可以永垂青史的会议,索尔维会议。
29位参会的科学家,有17位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们的合影,此后一直在各种网络上流传,成为一段传奇。
在这场会议上,以爱因斯坦为主的一派,反对量子力学。
爱因斯坦:“上帝从不掷骰子。”
而以玻尔为主的另一派,则坚定的支持量子力学。
玻尔:“爱因斯坦,不要指挥上帝做事。”
第三派,以玛丽为主,哪派也不站,安静的吃瓜。
会议上,两派唇枪舌剑,但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也没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这场争辩也持续了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