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得含糊,但在场的人都明白那些“其他人”就是官员和本地大户世家们的家主等。
小吏道:“无需再举荐,只要年满二十以上,品行优良无犯罪行为即可报名。”
他解释了一下各种资格和流程等。
周围的人都欢呼起来,有人甚至激动的跪在地上朝着京城的方向行了大礼:“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啊!”
当晚,无数人将这个消息带回了家。
“要不,咱们也把孩子送去念书?万一他是个念书的苗子,说不定以后还能当官呢!”
“我看可以。去试试呗。”
民众对于送子孙后代们去念书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
【隋文帝本身也很重视教育。】
【他强化了官学,在朝廷层面设置国子学,又设置了国子寺,专门管理全天下的教育,这可以说是咱们的专业教育部门的开始。】
【另外,杨坚还让各州县都设置学校,复兴儒学、祭祀孔子,这就是地方性官学。】
【大家都知道的名臣魏征,就是从隋朝的官学中出来的,并且通过科举考上了隋朝的官员。只是后来对隋朝失望,所以才投奔了瓦岗。】
【教育加上科举,华夏的教育制度开始有了一个健全的体系。】
……
汉朝。
刘彻细细体会了一下这位后世皇帝颁布的一系列政令。
其实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嘛。
官学加私学的模式。
“若说有何不同,”东方朔道,“那便是这位隋文帝将教育和当官联系了起来,自然就让百姓有了驱力。”
谁不想当官?
当然了,按照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或许当官也不再是唯一选择了。
汉武帝颔首,对这位后世的皇帝还是有些钦佩的。
能想到这种方式来取士,而且还真的切实做了下去,殊为不易。
不过,听上去是位有为明君,怎么就二世而亡了呢?
刘彻表示不理解。
到底发生了什么?
秦朝。
咸阳宫里的人听不得“二世而亡”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