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简洁,也就更方便记住和运算。
只要熟练了,中间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秦朝。
嬴政并不觉得意外,新朝成立,那总得在一些事情上制定自己的标准,就好像他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一样。
他只觉得有些牙酸。
自己好不容易统一下来的标准,没想到后世又改了!
……
【但在一穷一白的新中国初期,这个图形却是大头针形。】
大头针,小学的占比面积大,往上陡然收窄。
窄到只呈现出针一样的尖锐细小。
【三千多万名小学生,成功上到中学的只有一百多万名,而上到大学的更是只剩下十万名。大多数人小学毕业甚至是没毕业就已经辍学了,成为大学生,简直如同登天梯一般艰难。】
【更别提那些连小学都没有上过的人。】
第173章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十)
【这种情况,对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的我兔来说,那当然是不能容忍的。】
【54年的时候,人大就将每个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写入了宪法。】
红色封皮、大部头的,一看就很庄重的宪法出现了。
翻到相关的页面——
第九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①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官方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并且,之后的一切相关措施都是为了让这条法律可以真正的落入实处。】
从初期的夜校,到条件简陋的甚至有一些位于土砖房里面的小学、中学,到后期窗明几净的,有着操场的学校。
在全国的各个地方,各式学校都在动土开工。
而无数的青年人或是响应政策的号召,或是被福利吸引,进入到了师范学校。
从场地到教师,一项一项的困难被逐步的解决。
……
权利,这个词语对于各个朝代的百姓们来说都是极为陌生的。
即使是一些读书人,都难免一怔,不是很懂它的意思,更别提那些没有读过书的普通老百姓了。
但他们能够感受得到,仙画在提出这一段时的那种神圣感。
就好像,这是特别崇高的,特别值得一说的事情。
北宋。
范仲淹这样的人物,只需要细细一想,就能够明白“权利”这个词的意思。
他越想越觉得心惊,直接站立了起来
“身为公民,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范仲淹重复了一遍,喃喃自语,“这是何等的……何等宏伟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