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瀛蓬啃这些书啃得有些艰难,但没关系,现在的大明,鸿胪寺有专门的翻译官,金陵大学里也有着自己的翻译。
这些翻译官,有的是大明人,有的甚至就是西方人。
这些年,陆续有西方的传教士和客商前来,还有专门来大明求学的。据他们所说,如今的东方帝国和他们的大学在欧洲声名赫赫。
朝廷秉持着开放的态度,对此是接纳的,只是对于前者的管束很严格,而对于后者,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开放。
保密策略,经过仙画的宣传后已然深入人心。
据说,在南方的几个港口城市,外国人更多,通婚情况也屡见不鲜。
大明,松江府。
原本松江府只是江南一带一个寻常的地方,自从开始种植棉花并且使用黄道婆所发明出来的纺织机之后,这里就逐渐成为了天下衣被中心。
无数的客商捧着金银来这里采购用松江棉织出来的夏布。最细腻的那一等,给达官贵人们穿,最粗陋的那一等,让平民们也可以购买无忧,主打一个丰俭由人。
松江府由此大修码头,客商的船可沿着长江丛内陆等地直达,同时又连接着东海,船运发达,这也让它的商贸更是繁盛无比。
整个松江府如今最热闹的地方就是码头。围绕着码头兴建了许多的仓库、客舍,然后又连带着酒楼、食肆等生活享乐设施。
此时,就有丛巴蜀来的客商正在酒楼中谈生意,窗外,是无数的力工扛着货物、推着小推车登船装货。水泥路笔直平坦,码头上还有一些简单的机械可以辅助。
“现在的船,装货量可是越来越大了。”松江本地的布商感慨道。
巴蜀商人谦虚的摆摆手:“也就是在长江上还能看看,比不得那些跑南洋的海商。”
提到海商,两人又一起感叹:“那可真是泼天的富贵。”
“听闻他们已经组织船队开始向澳洲和美洲进发,可惜不能参上一股。”
“咱们这点儿钱,在大海商的面前也就够听个响儿,人家可看不上。”
前两个月,有消失了将近三十年的人从海外归来,大家这才知道,原来他们竟没有死在海浪里,而是真的找到了传说中的澳洲、美洲等地。
如今,朝廷和沿岸的几大海商都组织了船队准备漂洋过海去新大陆探索。
现在的大海上,欧罗巴人还没那么多,大明的船只倒是经常得见,而且官船和一些大商号的船上都装备了火炮和其他武器,根本不带怕的。
喝了几杯茶,巴蜀商人问:“听闻你们这儿有染坊请了金陵大学中教授化学的博士,研制出了新的染料?”
染坊和布商的生意并不冲突,相反还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布商很乐意提供最新的资讯:
“是一种极美的紫色,像是天上的云霞,你若看到定会喜欢。不过现在都没有现货,需要预定排单,已经有海商已经下定了。”
“你肯定留了样品!”巴蜀商人笃定的道。
布商狡黠的笑起来:“那是当然,待会儿去我那儿坐坐,我给你看。”
“可有危险?别像那传说中的巴黎绿一般有毒啊!”
“放心吧,染坊做出来后放置了大半年,上报给了官府,确认无毒才开始生产……”
两人喝完茶,聊完天,大概的达成了一下初步意向,这才往布商的工坊里走。
一路经过无数的工坊,大大小小,只能听到织机的声音。
巴蜀商人感慨:“怕不是整个松江府的人都在做这个生意。”
“相差不远矣。”布商笑起来,“现在松江的土地种的十有六七都是棉花,粮食需要从其他地方购买。且大部分的百姓,不分老少大多都在织布坊里做工,即使家中有田地也是雇佣工人或者是奴仆来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