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考上大学,与考上好大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未来的人生可是天差地别。
陈默此刻像是一个家长,她赌不起,1965年,只有那一次机会。哥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所以帮助陈永峰进一步开发智力、增强他的记忆力的药物开始研制了。
她空间内的农业区,畜牧区让她着意缩小了一些,这些个东西,因为时代局限性,不能大批量私下交易,种出来也用不上,只能在空间之内当成应急储备粮,那些余出来的空间都分配给科技区,以备以后的不时之需,这些科技区的产品,才是为哥哥的未来打下基础的有用的东西。
——
小学入学定级考试,就在今天了。
东沟村只有那一个小学,附近四五个屯子的小孩子,学龄中的孩子去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没去的,没有任何意外,都是女孩。
邵光荣不许邵锦成开着吉普车上下学,早些天前就把吉普车给收回去了。
送来的是两台二八大杠,甚至老爷子还细心地让人在其中一台二八大杠的横梁上,安装了一个儿童座位。
这一看就是给陈永峰准备的。
开吉普车上学是真的离谱,虽然自行车,也很是扎眼,但这是老爷子最后的让步了,老爷子还是舍不得孙子每天七八里地来回走路上下学的,虽然有很多小孩,需要走比这更远的路程。
现在这个年代,有的人家彩礼会要自行车,但是自行车确实依然非常少见,乡里是有两台作为日常办公代步的,个人家有的话,邵锦成陈永峰他们俩又是整个村子的头一户了。
但是今天早上,连自行车,陈永峰也没让邵锦成骑。等以后上了几天学,跟老师都熟悉了,再骑吧。
兄弟两个各自背着一个书包,邵锦成抱着陈默,会上了王英姐跟刘大军,一起出发了。
王英姐背的是自己缝制的斜挎书包,刘大军没有书包,就一支铅笔一块橡皮,直接放在了口袋里面。
几里地外的东沟村唯一小学,在荒废了三年之后,重新热闹了起来。
这里是一整排的土房,一共有六间。
第一间是校长与老师的办公室,整个小学只有校长一名,老师一名。年轻的黄老师教1-3年级,年老的黄校长教5-6年级。
他们两个人是父子,学校开课的时候,就在学校上课,学校不开课的时候,就在家种自己的院子干活。黄校长因为字写得好,还经常被村里请去写一些标语什么的。
说到这里又扯远了。
那一排六间的土房子前面,有一根没有旗帜的光秃秃的旗杆,旗杆旁边是一个领操台。再过来就是不大的操场了,操场是土的,此刻操场外围长满了杂草,有的杂草比外围的土墙还高了。
陈默上一世没有上过学,但是对这个村里的小学也是有大概模糊的印象的,这一排灰突突的土房子在她的记忆中。但是这个旗杆跟领操台,倒是完全不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