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冯姑娘,说起来也是云中府大名鼎鼎的人物,冯家是书香世家,这位冯姑娘是冯家那一代的长女,据说生得十分端庄,为人静雅贤淑,是个难得的姑娘。她是家里的嫡长女,素得长辈爱重,长辈们对她的婚事十分重视,千挑万选,为她择了,云中府另一个书香门第,侯家的独苗侯正恩做夫婿。侯正恩是家里的独子,父母都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虽然只是小康之家,可是没有乱七八糟的亲戚,家庭关系简单,侯正恩读书又读的很好。就从这择婿上头,就能看出来,冯姑娘的家人对她不是一般的爱惜。这侯正恩除了家境稍微差点,做夫婿就没啥缺点了!可家境差怕什么?反正冯家有钱,多给冯姑娘带嫁妆就是了。
原本这是多美满的事儿啊?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侯正恩在跟父亲还有一大群文人骚客出去到北面风景优美之处游玩,结果碰到了西蛮的小股骑兵,一群文弱书生被西蛮的骑兵砍瓜切菜一般杀了大半,只有几个运气好的正好爬到山包包后头,逃过一劫。
许多人的尸体带了回来,但侯正恩的尸体却没找到,估摸着是掉到河里了……侯老爷一听儿子死了,一口气没上来,当场就死了,而侯太太儿子,又死了丈夫,晕了过去,等醒了便看到冯姑娘陪在床边。冯姑娘表示,自己是侯正恩的未婚妻,要替侯正恩照顾他的母亲。侯太太哪里肯依,死活都要让冯姑娘回去,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的心头肉,人家的闺女何尝不是人家的爹妈的心头肉呢?可是冯姑娘铁了心,便在侯家住了下来,帮着办完了侯老爷的丧事,又照顾着侯太太,一下子便过了三年。三年后,侯太太去世,她去前把自家房子的房契交给冯姑娘,说这是补贴给她,做日后嫁人的添妆的。冯姑娘嘴上应了,可等把侯太太安排下葬了,冯姑娘便搬到了昔日她父母给他买的一个小房子里,过起了独居的日子。
这事儿如果就这样子,也不会让秦昭这么个小姑娘都印象深刻。关键是后来的发展,侯太太周年那天,冯姑娘去拜祭她。结果忽然跑来一个道士,声称自己是侯正恩。侯正恩出事儿是在四年前,云中府记得他的人还真不少,众人纷纷表示,这就是侯正恩啊!侯正恩拜访了一圈亲朋故旧,说自己当日跳了河,然后飘了很远之后,被一个道观的道士救下来了。他在那里养伤,然后觉得那地方风景秀美,道士们道骨仙风,便在那里住下,做了道士……后来他便四处云游,这阵子正好游回了家乡,谁知道物是人非,自己的父母竟然全都不在世了。
侯正恩向亲朋故旧表示,自己虽然皈依了道教,可那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父母死了,自己的未婚妻如此痴情。他表示想要重返俗世,好好补偿冯姑娘。
谁知道冯姑娘连正眼都不肯看他一眼,只道:“吾心如石,即今在,与我何与乎?”我的心已经静的跟石头差不多了,你回不回来关我屁事儿啊!然后这姑娘回了自己的小宅子,让人把侯家的田契房契统统还给侯正恩,摆出了恩断义绝的架势。
那侯正恩十分无趣,只得把房子卖了做盘缠,又踏上了云游的路……当然,他还是有点良心的,把自家的八十亩田契还给了冯姑娘。
这事儿实在是峰回路转,让人想忘了也难。不少人说冯姑娘实在是贞妇典范,但也有些人提起这位姑娘,话可就不好了,这不是有病么?
秦节对这事儿没啥看法,各有各的活法,人家守一辈子望门寡,不乐意结婚,有什么奇怪的?别的不说,就她那个二百五的未婚夫,但凡稍微有点追求的姑娘,就看不上这号人好吧!这冯姑娘只是比一般姑娘更倔一些罢了。可之所以没看法,那是因为秦节跟她没啥关系,现在这位独行特立的冯姑娘要被请来给他闺女当老师了,擦,别说闺女觉得意外了,他也觉得太突然了呀!
穆维把这么一位把守寡当爱好的老姑娘请回来给秦昭当老师,让秦节忍不住腹诽:“该不是思安看上了人家吧?这姑娘的身份可有点麻烦啊……”不过他也知道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毕竟是给阿昭请老师,穆维是不会把他的私事掺和进来的。看来这位冯姑娘应该确实是有她出众之处了。
秦节想通了这点,便认真地对女儿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无论是你还是我,都只是听说过这位冯姑娘的名声罢了!只知道她受了望门寡,可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才华,我们都不知道。你穆叔叔既然专门请了她,想必这位姑娘定然有过人之处,你某要还没见面,心里便存了偏见。”
秦昭叹气道:“爹啊,我不是对冯姑娘有偏见啊。我只是觉得有点紧张,这样的人物,一定很严厉吧!”而且脾气十有八九会很古怪啊!
后面这句话秦昭只是在心里想想,不过不用她说出来,秦节也觉得这人的脾气正常不了,唉声叹气道:“你穆叔叔请来的人,才华必然是有的,便是严厉点,也没什么坏处……对吧?”
☆、第十五章
不管父女俩如何纠结,人已经给请来了,于是秦节赶紧安排人收拾出一个小院子给冯姑娘住。
其实秦节没有跟秦昭把全部事情说了。云中府出事儿的时候,冯姑娘幸运地正好在城外的道观做客,逃过一劫,后来便跟道观里的女道士们一起逃去了太原府,在太原府的一处道观住下了。她不愿意靠着女道士们过日子,便出去给一些富裕人家的小姑娘做先生。冯姑娘在云中府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到了太原府,谁知道她啊?她又不可能到处宣传我厉害着呢,望门寡守了十几年呢(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