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适才诗中,略含心学与佛学之理。”
“什么叫心学,什么是佛学。我等怎么从未听说过如此清新深奥的一门学问?”
恒荣、苏叶、张道林等睁大眼睛,齐刷刷地问。
子墨面露坦然,侃侃而谈:
“所谓心学,乃修炼内心智慧之学。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相互不离;致良知,去私欲、明善恶;以‘无善无恶心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为宗,统括其旨。
而佛学,讲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世间万物皆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人们应破除对自我和万物的执念,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此乃佛学之大略也。”
子墨言毕,众人惊愕不已。恒荣、苏叶、张道林等更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这些皆是圣贤之士,悟性凡。待子墨讲完王阳明心学要义与佛学大意,几人已目瞪口呆,未料今日子墨竟带来如此惊喜。他们心中对子墨所讲的心学和佛学充满了强烈的探知欲望,犹如干渴之人见到清泉,恨不得立刻深入其中,汲取知识的甘霖,以填补他们对未知学问的渴望与好奇。
苏叶再次起身,他的动作优雅从容,先是向众人行了一个礼,然后微微仰头,目光深邃而平和,用一种沉稳且富有韵律的语调说道:
“小王爷所言心学与佛学,皆为高深之学,苏叶以为,心学之‘致良知’,可与吾之所学相互印证。心学强调内心的自省与觉悟,而吾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是以个人品德修养为根基。心学之智,可助我们于修身之时更加明辨善恶是非,从而更好地践行儒家之道。且佛学之脱执念,于我们在追求儒道之路上,亦能使内心更为坚定从容,不被世俗纷扰所左右。”
众人闻之,皆露出思索之色,纷纷点头称是。子墨亦是眼神一亮,起身拱手道:
“叶公之论,如醍醐灌顶,令子墨眼前一亮。三者相融,确为一种新的思路,日后还望苏公多多赐教。”
北道轩道公张道林见此,也缓缓起身,左手抚须,右手作道家揖礼,稽道:
“叶公所言甚是,道家亦有可与之相通之处。道家讲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心学重内心之自然本性,顺应本心行事,亦合道家之理;佛学之脱,亦似道家之逍遥自在,不拘泥于世俗。在这天地之间,若能以道家之自然无为为基,将心学之智与佛学之悟融入其中,于行事处世、治国理政,或许能另辟蹊径,达致一种更为和谐、自然之境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众人热烈讨论,思想不断碰撞交融之时,苏叶不着痕迹地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张道林,两人目光交汇,心领神会,悄然离开人群,走到一处角落。
“道公,今日听子墨讲这心学与佛学,实在是博大精深,若能深入研习,必定能让我们在修为的境界上有极大的突破。”苏叶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张道林微微皱眉,面露难色:
“话虽如此,可你我身为常山三公,在学界地位尊崇,贸然拜子墨为师,实在是有些抹不开面子,也怕旁人议论。”
苏叶摆了摆手,神色间满是自信,低声笑道:
“道公,我倒有个主意。你之前不是说,星阁老祖和凌霄大宗师这两个老怪物出山了,还朝洛阳方向来了吗?这俩老怪物虽说也是真元九段巅峰的实力,但咱们难道还怕了他们不成?
咱们师兄俩的修为也不是快大成了吗?再加上师妹米灵的法术,收拾这两个老怪物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咱们打着保护小王爷的旗号留在他身边,这样既能向他学习心学和佛学,又不会落人口舌。”
张道林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缓缓点头道:
“你说得倒也在理,有你我加上米灵师妹,确实有足够的底气。不过此事还是要谨慎为妙,万一被识破,终究不太好。”
苏叶拍了拍张道林的肩膀,神色坚定:
“道公放心,咱们行事小心些便是。只要能学到这两门高深学问,一切都值得。”
张道林抬头看着苏叶,眼中的犹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神色,说道:
“行,那就按你说的办。不过具体实施起来,还得好好谋划一番。”
两人又低声商议了一些细节,确保计划万无一失后,才装作若无其事地回到人群中。此时,众人的讨论仍在热烈进行,子墨正与恒荣等人探讨着心学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之处。
苏叶和张道林加入讨论,时不时表一些见解,同时也在暗中观察着子墨,寻找合适的时机提出保护之事。宴会的气氛愈高涨,欢声笑语不断,而苏叶和张道林心中怀揣着自己的计划,表面上却与众人一同欢笑,仿佛什么都没有生过。
此后,子墨与众人不断深入探讨,直至恒荣因欣喜而大醉,宴会方散。
宴会结束以后,苏叶邀请子墨去二楼茶室品茶,有要事相商。没想到这真还让苏叶蒙对了此二老怪是冲着子墨而来。
喜欢佛缘盛世耀明章请大家收藏:(yg)佛缘盛世耀明章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