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您放心。”九越轻声说。
“还……顺利吗?”瑞臻问:“这些日子冯启云总是在,一直没有机会问先生。”
九越安抚似地笑笑,这笑容让他身上的疏离之感去了不少:“您做得很好。那日出宫之时,卫兵人手不足,没有搜身。信物……已经交给范将军了。”
说道此处,见瑞臻一瞬不瞬地盯着自己,眼神极为关切,九越便道:“范将军说他必将不计生死,追随左右。”
瑞臻听到此处,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多亏了先生调虎离山之计!”
除了瑞臻,没有人知道太后的每封信里,都用隐秘的暗语夹带了一些关键字。而其中某五封信合起来,说了一句话:“亲卫犹存,十里坡,范将军。”
原来当年太后留了一手,将一支精锐部队藏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十里坡,以备后用。走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将这些交给瑞臻,之后她花了一年多,才用五封信隐秘地发出这个消息。
从得知这件事时候起,瑞臻就一直思索着如何与范将军取得联系。但是邺军对皇宫看守地十分仔细,而此时事关重大,瑞臻也不敢随便托付给别人——就连容轩也并不知晓,因此他一直没有找到适当的机会。
明知有希望,却分毫动不得,这种感觉实在腐骨蚀心。瑞臻一夜一夜辗转难眠,时时都在思索有什么法子,长此以往他原本就不好的身体也渐渐变的虚弱。人只道他是落下病根才成这样,没有人晓得他心中藏着的秘事。
直到九越先生站在他这边之后,瑞臻才觉得看见了一丝希望。不过九越先生虽然能出入陈宫,但是每次进出必有专门的邺兵对其搜身;而他在宫外的住处,应该也有人监视着,想要他出面替瑞臻联系范将军只怕不太可能。
瑞臻将此事和盘托出之后,九越先生沉吟片刻道:“如此,只能用计将邺国士兵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处,我趁机行事。”
陈宫内可利用的东西实在有限,九越先生思索多时,还是觉得只能从邺国的眼线身上下手——这些人都是宫外的邺国人监视陈宫的重要人物,应当能引起一些波动。
而瑞臻对此计更是十分赞成。自从他发现那几个小太监是邺国的钉子时起,便对这些投靠邺王的陈国人十分厌恶,只是考虑到如此一来容易打草惊蛇,对他更加不利才忍了下来,一直装作不知道。此时有机会岂能放过?
唯一的问题是人选。瑞臻曾十分犹豫,但是这宫内他最信任的只有容轩,而对他最忠心的也是容轩,九越先生说到秘药之事,还说如果要用药物控制,选容轩最为稳妥。
瑞臻便默许了。更何况……瑞臻其实也是有私心的。
后来,事情进行的超乎想象地顺利。九越先生带着瑞臻的私章和亲笔信出了宫,趁所有人都涌进陈宫调查小太监之死时,按照太后所说的方法,秘密地联系到了范将军。
此时听到瑞臻如此说,九越先生却并不像他那样乐观,他一边慢慢将刚才对弈用过的棋子装好,一边说:“邺王必定已经有所察觉,就算他还未掌握具体之事,等范将军和亲卫稍稍一动,他必会一清二楚。所以我们到时还要速战,出其不意才好。何时发动,如何发动,还得从长计议……”
瑞臻道:“现下与范将军联系也不像最初那样困难,我们仔细谋划就是。”
九越先生点点头:“不错。不过还有一件事我有些担忧。”
“先生请讲。”
“冯大人他……似乎猜到了些什么。”九越说。
这话让瑞臻一惊,随即泰然道:“冯启云是不会说什么的。他那人一向口风很紧,更何况他是万事不上心的人。而且,他猜到的也不会比邺王更多吧。”
他的话九越先生并不大认同,据他所见,冯启云此人极为聪慧。而且他日日生活在陈宫之中,对所有事都看在眼中,这一点就比远在千里之外的邺王危险得多。
但瑞臻道:“冯启云毕竟是我陈国子民,而且先生别忘了,当年冯丞相是在大殿之上被邺军所杀……”
九越听到此处,也深以为然,终于放下此事。
“那么,终于到收官的时候了。”九越先生转头凝视着窗外轻声说。
瑞臻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窗外庭院中空无一人,盛夏阳光投出斑驳的树影和偶尔一阵,更叫人觉得极为安静。瑞臻渐渐感觉到了一丝兴奋。这种由内而外的紧张兴奋对他已经压抑多年的心来说似乎过于猛烈了,让他几乎感到窒息。
这是他苦心准备了三年的事,终于要开始了。若败,他最后的底牌将会全军覆没,而他万劫不复永无翻身之日;若成,他终于可以摆脱这身枷锁,冲出这牢笼……
瑞臻暗中紧紧握住拳头。
第二十二章摊牌(补完+小修)
二十二摊牌
三日后,邺王带领大军出征燕国。
而高川被留在陈宫之中,并未随驾。他带领手下卫队将出征大军送出城门,回来之后掩盖不住脸上的兴奋之色。他几个来回,最后还是到了含清殿,见容轩和瑞臻都在,便笑嘻嘻地靠上去。
上回来陈宫只是一日,他还能刻意维持一副冷淡模样,这次没过多久,他嬉笑玩闹的本性便藏不住了。更何况在高川心中,瑞臻的地位并不如何尊贵,不过是个半大的小子,身份麻烦了点而已。
此时他来找这二人大谈邺王出征的情形,其实也存了几分炫耀和奚落的意思,只是这人脸上一贯带笑,看不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