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几日无话,平平常常如流水般过去。
只这日祝心辰做成了一套新的骑马装,配了一套非常漂亮的鞍鞬等物,打发人给“姐姐”送了来。东西都是好东西,只这丫头心眼忒坏了,明知道张蜻蜓是一匹黑马,她还特特地做了套全黑的骑马装送来。那马鞍马鞭又选的是白色,单看没什么,合在一起就特别扎眼了。
那丫头居然有脸,还美其名曰让人带话过来,“姑娘说,这跟您的马正好就登对上了。还说过几日便是花朝节了,要是天气好,要请您和谢小姐一道骑马郊游去。”
哼,那是登对啊,又是黑马,又是黑人,张蜻蜓已经可以想见,自己要是穿上这个,再骑上那个,整个就跟朵乌云似的就飘过来了。张大姑娘很是不忿,东西收下了就悻悻地磨着牙扔在一旁了。
等到陆真进来瞧见,好奇地上前细看,不觉惊叹,“呀,这么好的料子,是谁送你的?”
张蜻蜓还以为她故意寒碜自己,“您就别拿我寻开心了,啥好料子啊?没瞧见这黑乎乎的一团么?哪有送人这个的?”
陆真瞧她是真的不识货,很是鄙夷,“亏你还是侯府的媳妇,一点子见识都没有,二回出去,可别让人笑掉大牙过来。”
她招手让张蜻蜓来到院中,将那身黑衣在阳光下抖开,异象顿时出现了,就见原本的漆黑如墨的衣裳上,竟然透出艳丽的红,阳光越大,就越显得殷红如血,极是漂亮。
哎哟,这还真稀奇,张蜻蜓翻开衣里细看,就见这布料甚是特殊,表面上是黑色,但反面织出来的却是猩红,还隐隐闪着一层银光,很是华贵。
陆真告诉她,“这料子名叫‘透心锦’,全天下只有苏州织造的御织局才有这个工艺。只分两色,一色叫透心黄,这黄之中又分两种,一种透出来的明黄如金,是皇上专用,余者杏黄,是诸位殿下千岁才能穿着。再一色叫透心红,就是你身上这个了。就是宫中后妃们,皇亲国戚们也是偶然才有这个赏赐的。因为这个布料织就非常不易,产量极少。要织成一套像样的衣料,至少得费上一二年的工夫。祝小姐拿来送你这没眼光的家伙,可真是暴殄天物,对牛弹琴了!”
张蜻蜓有些将信将疑,“那丫头能对我这么好?少泉你瞧瞧,这料子你见过么?”
董少泉听陆真说得稀罕,早走过来瞧稀奇了,啧啧称赞,“这么好的料子,竟连我听也没听说过。”
陆真轻声嗤笑,“你们才几岁,能有多大见识?像这种料子,全是上贡的。根本就不在民间流通,就是一般的官宦人家,也未必以能见着一回。”
张蜻蜓听着不对,当即追问:“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陆真微一挑眉,学着她平时的无赖样,“我干嘛告诉你?”
张蜻蜓一哽,董少泉呵呵直笑,“既是这么好的东西,姐姐你快收起来吧。你们既然要去踏青,那可得把我带上,否则又不知你要把容容拐哪儿去了。”
这话题就此揭过,只是张蜻蜓犹自惦念着,过后私下问董少泉,“你不觉得陆姨有些见识太厉害了么?怎么不让我问下去?”
董少泉嗔她一眼,“那姐姐你会杀猪,我们问过了么?”
张蜻蜓又是一哽,都这么会说话,让她怎么说?
董少泉明显比她看得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人生最高境界,姐姐你瞎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得!张蜻蜓收拾了她的透心红,该干嘛干嘛去了。
可是真就不想了吗?还是想的。张蜻蜓估摸着,陆真从前应该是在哪个富贵人家待过,还不是一般人家。只是后来人家败落了,她才流落的民间。
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家呢?张蜻蜓正在这儿胡思乱想瞎琢磨着,却有个年轻人来访。
“请问您是潘家的二少奶奶么?是虞珠姑娘让我来找您的。”面前的年轻男子,长相并不十分出色,只能说五官端正,面相忠厚。为人也很是老实,刚一开口脸都红了。
虞珠怎么认识这样的人?张蜻蜓有些奇怪,不过还是请他坐下,“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男子局促不安地坐下,做了个自我介绍,“小的姓乐,名叫小乙,是个瓦匠。因二三年前,有一回去杏花春修补房子,认得了虞珠姑娘。蒙她不弃,愿意托付终身于我。现虞珠姑娘的钱财给人拐了,日子过得很是不好。那老鸨说,只要我三日之内拿得出五百两银子,就容我替虞珠姑娘赎身。可怜小人家贫,通身不过三五两纹银。只虞珠姑娘说她曾与二少奶奶有一面之缘,知道您是个热心助人的大善人,让我来借纹银五百两。日后我们做牛做马,也必感激少奶奶的大恩大德。”
张蜻蜓听得一愣,借钱?虞珠自己不是挺有钱么?不过略一思忖,张蜻蜓便能明白虞珠的一番用意了。
虞珠是一个在风尘之中打过不知多少滚的女子,定比常人更加的能看透人心。这个乐小乙现在看起来是很老实本分的一个人,可若是贸贸然把全部的家底都拿出来,只怕这贫贱之交就会变了味。倒莫若慢慢地拿出钱财,一点点地改善家计,不管未来如何,她自己都还可留有一份余地。不至于弄得最后人财两空,晚景凄凉。
张蜻蜓想明白过后,当即就惺惺作态,很是感慨了一番,才勉强答应。
那乐小乙喜不自胜,急忙磕头道谢,约好三日后上门取银,这才放心离去。
回头张蜻蜓把事情跟大嫂一说,卢月荷想了想,“虞珠姑娘的东西还封着,从我这儿先支五百两,你拿去给她使吧,有什么回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