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媒婆笑着说,“你这么说,我倒来兴趣了,得好好盯着,等有消息了再来找你聊啊!”
杨晚笑着点头,“婶子有心了,知道我爱听。”
黄媒婆道,“多大点事,干我们这一行,谁家的事都得知道一些,不然怎么做生意。”
随即话锋一转打趣道,“丫头也不小了吧?要不要婶子帮你物色物色?”
杨晚连连摆手,笑着说,“不着急不着急,我姐与沈家这一遭我算是看透了,”
“结亲这事不能马虎,谁知道会遇到个什么人家,等我遇上合适的,定然劳烦婶子从中说和。”
黄媒婆笑道,“哪有自己找婆家的?”
“不过你说的也对,是不能马虎,能找到合适的最好,找不到也不能耽误了自己,不然年纪大了可不好说亲咯。”
杨晚也不争辩,这时代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的,
女子到了年纪就得嫁人,大了没嫁定然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毛病。
她如今快十三岁了,在这个时代确实到了该说亲的年纪,黄媒婆提这一嘴也是出于好心。
丁河提着一筐红艳艳的西红柿在一边静静的等着,
黄媒婆见该聊的聊了,铺子也逐渐忙碌起来便不再多待,起身提过篮子,沉甸甸的,
“丫头,这筐西红柿多少钱?”
杨晚笑着说,“送给婶子吃的,不要钱。”
黄媒婆连忙道,“那哪儿成!你这么做生意可要不得。”
杨晚笑着将她推到铺子外边,
“婶子给我说那么些趣事,我哪儿好意思要你的钱,以后还要等婶子继续给我说趣事呢。”
“婶子慢走,有好玩的事记得来找我呀!”
黄媒婆不再推辞,应了声之后便喜滋滋的提着篮子走了。
她就喜欢杨晚这样会来事的丫头,又漂亮又伶俐,以后定然能嫁个好婆家。
明泽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见黄媒婆走了之后才凑过来问道,
“二姐干嘛对那个媒婆那么好?当初就是她替沈家说和,不然大姐也不会着了沈家的道,还白白送她那么多西红柿。”
杨晚解释道,“有句俗话说得好,‘媒婆的嘴,官老爷的腿’意思便是媒婆和官老爷一样,都不是好对付的,”
“与其得罪她不如跟她交好,且黄媒婆可是青阳县有名的媒婆,嘴巴一张一合就能定一个人的好坏,”
“这样的人咱们还是交好为妙,说不得以后能用上呢?”
媒婆这职业吧,说不上多光彩,但绝对是百姓都不想得罪的。
毕竟只要想为自家孩子说到好的姻缘,就得靠媒婆这一张嘴,
若是得罪了,名声什么时候坏的都不知道,算是少数能掌握舆论的人。
杨晚又补充道,“还有,咱们开门做生意的,当然要圆滑一些,进门都是客,你再怎么不喜欢也得给我笑着。”
“你想想,若是你去别人店里买东西,老板对你爱搭不理的,你乐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