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仆三人慢悠悠地乱走,四处张望着这座古城迥异于大秦腹地诸城的不同风情。
此地随处可见高鼻深目、肌肤小麦色的青原原住民。他们在青原之上扎根已有数千年,从蛮荒时代至今,一直沿袭着部落酋长制度,不曾立国,民族薪火却燃烧不熄。他们与南荒蛮族的历史传承皆悠久漫长,有本民族独有的记事方式,赵婠很感兴趣。
不过,现在却不是探幽访奇的时候。她此来保平城有目的,绝非闲逛二字。
从赵义整理的资料可察,表面上定王封地被打造得如同铁桶般坚固。其实定王与镇西国公府并不是一条心。虽然他二人乃嫡亲的表兄弟,但一涉及根本利益,便有了很大的分歧。
其实可想而知,保平三城被青原钱氏掌控了那么多年,镇西国公府在此地根深蒂固,又天高皇帝远,这个庞然大物就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
然则,从名义上,保平三城又是定王封地。原先定王在京城,每年从保平三城收取赋税就行了。可他离开恒京前来封地,就是当之无愧的三城最高主事者,毕竟保平三城是入了大秦地图册的一国之领地。
定王与镇西国公府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定王想取代镇西国公府成为保平三城真正的主人,但镇西国公府绝不可能让出祖先的基业。定王身上的确流淌着青原钱氏的血液,他毕竟还是嬴家人,他不姓钱
这是真正的矛盾所在。
据赵婠所知,以定王世子为首的定王诸子诸孙,与镇西国公府的诸位公子在保平城明争暗斗,互相下绊子使坏。但双方长辈皆沉默不言,似乎也想看看晚辈们的能耐如何。一家之业,终究还是要看继承者是否有能力维持下来。
赵婠意图兵不血刃解决保平三城的归属,就必须精准地找到定王与镇西国公府之间最好下手的切入点。
她这位皇命钦差,又手握尚方宝剑,将是镇西国公府与定王两方都不遗余力争取的对象。当然,他们也可以联手将钦差大臣剿杀,再继续窝里斗。可惜来的是赵婠,以及七千虎狼大军。
先不说能不能把人顺利干掉,就算杀了赵婠,消灭了那七千大军,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朝廷的再度兵锋所向。他们又不可能不花一兵一卒就让七千大军完蛋,再要面对朝廷大军,他们还有几分胜算?
所以,赵婠肯定,自己哪怕孤身入城,也不会有半分性命之忧。
在永恒的利益面前,什么血源亲情、什么前仇旧恨,都是青原瓦蓝天空上飘着的浮云,一阵风吹来,半分痕迹也不会剩下。
第九十章青原二宝
保平有石头城之称,其原型就是一座由大石垒起的小型石堡,用处在于遭遇狼群时可以倚之抵抗。岁月变迁,这座小石堡不断扩建再扩建,最终形成了如今的保平城。
城内的房舍依然大多采用巨石,围绕着保平城,远远近近有不下五个大型采石场,足供使用。建房所用大石基本上都由这些采石场提供。保平的石料是青原一大出产,最适宜建筑城墙。不过,保平城真正的出产其实并非石料,而是玉。
玉者,君子之器。所谓君子温润如玉是也。在先古诸侯鼎立的时代,只有贵族才能佩玉,彰显其身份。到了如今,无论贵庶,只要有钱都能在腰带坠下一方美玉。但是,最上佳的保平玉所雕琢成的物件仍然只供贵族所用。譬如皇帝曾赐给赵婠“非帝不礼”的龙璧,就是保平羊脂玉。
天下闻名的保平玉,正是青原二宝之一。另外一宝,乃著名的青漠马。因为这种马只出产于青原与无边黄沙大漠交界处的青漠草场,故而得名。青漠马中,尤其以玉骕骦与赤嶙骝为上品。
值钱东西谁不爱?何况保平玉开采到如今,产量一降再降,价钱自然持续走高。保平羊脂玉更有“皇玉”美名,倍加引人追捧。
不仅青漠马,青原的马匹都很有名,青漠马据说还是蛮荒时代的灵兽天马之后裔。虽然现在青漠马体内属于天马的血脉已经很淡薄了,但是这种马仍然灵性十足,通人性、彪悍,并且烈性不畏死,是最好的骑兵用马。
当年大秦逐鹿天下,来自青原钱氏的支持,最大的体现就是两万青原马,其中更有三千匹青漠马。如此,大秦骑兵才能与北燕银狼军相抗衡,不至于被北燕抢去更多的地盘。青漠马与北燕银狼这二者的先祖都是蛮荒时代的灵兽。
自从定王回了封地,青原三城每年送往恒京的青原马不仅数量减少,品种也远不如前,青漠马更是锐减。近几年,定王或者以天灾或者以青漠马大规模病变为由,将青漠马的上供量减低到了皇帝再也无法忍受的地步。哪怕没有“死鹰活鸡”寿礼之事,皇帝也必然会想别的办法拔了这枚肉中钉。
天时尚早,赵婠三人不急着投宿,先在大街上瞧瞧人情风物。保平玉的享誉天下,带动了保平城玉雕行业的蓬勃发展。道路两旁有很多玉器小摆件,玉质也许不佳,但雕工很出色。
有匠人当街摆摊,只要客人买了玉就现场雕琢出客人指定的形状。当然,客人的要求不能太繁琐。如果玉件太大,或者要更精细的加工,一时半会交不了货,客人可以下定,约好日期再来取。
赵婠与包子瞧得兴致勃勃,就连大仙儿也瞪着紫盈盈的大眼东瞧西看。越境同样溜了几眼,更多的时候还是警惕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百姓。
忽尔,街面人群四散奔跑,玉器摊贩们亦七手八脚收捡摊子。他们这可是玉器,要是真有个好歹,只怕赔了一家人活命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