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就去土里刨食自挣自吃吧。
其余两位帮腔御史也被罢黜,保留了进士出身,阖家遣返原籍。
虽然没被抄家发配,却被打上永不录用的烙印。
子嗣想要出仕,也比旁人艰难的多了。
这也算是一啄一饮皆有报偿。
文武百官一下子被浇了凉水一般,整个目瞪口呆。
这一回合下来,百官心里清楚了,废太子被圈禁是陛下心头之痛,谁再想搞他的皇子,他就要搞谁了。
石梅看了邸报,觉得李御史活该。
身为御史本该匡扶陛下得失,如今竟然头脑发昏,怂恿人家陛下杀儿子。
杀别人的儿子不心疼,现在邪火烧到自己身上,看他疼不疼。
李御史要感谢历朝历代的共识:不杀言官。
不然,石梅怀疑,嘉和帝很可能让李御史去死一死。
九月十四日傍晚,贾珣回京,带回来大姑奶奶毓秀,并一儿一女。
儿子跟贾珠一般大,几年八岁。
女儿六岁,比元春大一岁。
毓秀在家的时候也比较敬重嫡母,这回又添了救命之恩。
毓秀见面就给石梅跪下了,两个孩子很是乖巧,见母亲跪下,跟着也跪下了。
石梅忙着抬手:“好孩子,回来就好,快起来。”
毓秀大姑奶奶拉着两个孩子起身,又冲石梅福身告罪,这才坐下。
石梅看眼毓秀,吩咐人带两个孩子下去梳洗:“带表姑娘表少爷去吃果子。”
石梅支开了孩子,这才仔细观瞧毓秀,她面色很不好,不知道是身子不爽还是累着了。
遂问她:“身体可大好了?到底是什么病症?“
毓秀便眼圈一红,低头抹泪:“多谢太太关心,女儿好多了,多亏遇见珍儿,不然……”
“女儿给家里丢脸了……
毓秀不知道是伤心过度乱了心神,还是有意避讳。没说到底是什么病症。
石梅知道问不出什么。
一别十年,又不是亲生母女。
估计毓秀有委屈也不愿叫嫡母知道。
想着她当初的防备,石梅不再追问。
“从前不通信息,也不知你的消息,受苦了。如今既然向娘家求救,我与你兄嫂不会不管。
四进的榴园,你大嫂子已经让人收拾好了,你愿意的话,可以带着孩子们暂住榴园。
你姨娘在郊外有个五百亩的庄子,你若是想去,等你的病调理好了,也可以与她同住。
白家的事情,你要先拿个章程,这事不急。等你病好了,再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兄长,我们总会帮你达成心愿。”
这就要替她做主了!
毓秀这时蒙的起身就行礼:“多谢太太,女儿不争气,给您添麻烦了。”
当初她带着一万嫁妆出门子,以为天高任鸟飞,再不会像她姨娘那样,没地位受人欺压。
结果不过十年,她就被活打嘴了,不得不回来向嫡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