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能够背着一百斤爬上山顶的只有七人:贾效,贾斋,贾斐、贾斏,都是荣府的侧枝。
贾燮,贾攽,贾敩,是宁府侧枝。
贾赦言出如山,宁缺毋滥,只收了这七人。
余下之人,他预备去金陵族里选拔。
金陵老宅的族人,就有许多小伙子在街面上码头上谋生。
贾赦这回的差事,除了忠心,还需要灵活。
石梅一直在思虑,如何改变后街族人懒散贪婪的陋习。
上次鼓励族人经商,算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再没只想到,贾赦这次选拔,竟然无心插柳,歪打正着了。
因为这次的负重爬山选拔,贾赦在金陵如何练功的事迹,在族人中传开。
三年孝期,贾赦,包括贾政,从来上山下山都不坐车,一色是徒步。
老太太还规定了时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跑步回家。
却原来大爷的本事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点点积累起来。
贾敬看准时机,要求贾代儒给私塾添加修武的课程,随便是刀枪剑戟,任意修炼一种。
再有,今后族学的学子必须每日卯正起床,跑步一个时辰,不能坚持的学子劝退。
私塾不养混吃等死的后生!
贾赦石梅都表示赞同,不能坚持早练的族人子弟,取消免费待遇。
每月一两银子的学费,中午午餐,全部自理。
这一下触及了族人的利益了。
各家各户开始盯着孩子。
到了时间不起床就直接踹下床,并警告,一旦被私塾退学,就去做学徒,自挣自吃,不要想让家里养活。
小子们出门上工上学,只要在京都之内,再没人好意思打车。
一旦有谁不想走路,就会被家长教训,兄弟怼:“你们难道比西府的大爷二爷还金贵?”
这是后话,且不提了。
贾赦之后,从锦衣卫挑选了十名机灵的伍长出来。
一个郎队十个什长。
这十名伍长,是贾赦给自己挑选的什长。
十人中有两个是宗亲,有五个是王公侧枝,两人是勋贵侧枝子弟。
这十个人都有亲戚在江南做官。
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
江南官员铁板一块,想要打开缺口,必须要找个缝隙。
这些属下或许就是那一丝缝隙。
再者,有了这些人跟着,大家利益一致。
一旦荣府受到政敌攻讦,就有人替荣府说话。
下剩的五十名亲兵,全部从锦衣卫的侍卫中挑选。
锦衣卫当初可是通过武功选拔的老营出身。
家里世代军户,落地有一份口粮。
三岁就开始修炼祖传的拳术功夫。
不说以一敌十,拉出去能战,手里稳准狠不怂包。
相比之下,享受同样待遇的贾氏族人子弟,就是混吃等死的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