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着没有开口。
石梅想着,是不是刘月娥娘家不顺,压力大才怀不上。
刘月娥大弟弟也读过两年。
她小弟弟十二岁,兄长退学成婚,让小弟弟接着读。
她大弟媳妇就容不下,闹着要分家。
刘月娥弟弟赌气,跑去木材行做学徒。
结果,师傅不教导技术,还要给师傅洗衣做饭伺候孩子。
刘月明太累了,有一次不小心打破了师傅喜欢的紫砂壶,被刻薄的师傅打得鼻青脸肿。
贾珃得知之后把人赎出来送回家,弟媳又开始闹腾。
反正是大媳妇容不下小叔子吃闲饭。
据说根本原因,是刘月娥的弟媳妇觉得当初刘月娥的嫁妆太多了。
嫁姑娘用了一百两,娶媳妇只有二十两的聘礼。
并且埋怨婆婆,男方五百两的聘礼回去二百两足够了,竟然还多给一百两,败家不败家。
像她的父母,二十两聘礼,回来只有五两,照样当家里事。
只要生了儿子就能硬气。
刘家是群居。
她不敢十分忤逆公婆,就拿着小叔子做筏子。
仗着生了儿子,丈夫懦弱,觉得家产都是她的,要把小叔子赶出去。
刘月娥的娘因此气得病情加重。
刘月娥每次回娘家协调不成,还会生一肚子气。
石梅怀疑这两口子是操心太多了,这才怀不上。
家家有本难念得经。
石梅也不能干涉别人的家务事,又怜惜这两口子,只有替他们分分忧。
希望他们俩口子心神一宽,就有了喜讯。
石梅询问了刘月娥之后,把她十二的小弟弟刘月明,送进贾代儒的私塾读书去了。
倒不是石梅分彼此。
王淑华的弟弟进了荣府私塾,刘月娥的弟弟只能去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