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她家贾芸三岁了,她依然没有动静。
族亲们都在恭喜贾珃媳妇心想事成。
杨氏忽然仓惶而至。
杨家出事了。
除了杨沣外出,他儿媳妇带着孩子回娘家。
其余的人,包括杨老婆子,杨大嫂,杨晴儿,还有杨晴儿的奸夫表哥,一起烧死了。
杨家被赶出了杨家村,等大家发现失火,赶来救火,他们的房屋已经烧的跨掉了。
杨家新修建的宅子,虽然房顶上盖了瓦片,但是,墙壁却是土砖。
这一日据说除了杨老婆子,杨大嫂与杨晴儿,还有杨晴儿的表哥,全部吃醉了酒。
大家伙子猜测,估计他们吃醉了,油灯被打翻了,引起火灾。
这件事情发生在二月下旬。
杨家的儿媳妇因此受到官府怀疑。
因为太巧了,她午后回娘家,晚上就失火。
可是,杨少奶奶有人证,她当晚没有离开过娘家。
她的一双儿女可以作证,左右令居也能作证。
最终,这桩失火案被断定为意外。
杨沣倒是因祸得福,被杨家重新接纳,回村里居住了。
杨沣给杨氏来信,不过是告诉一声。
杨老婆子已经下葬,无需奔丧。
早年间,杨氏已经跟娘家断亲,更无需奔丧。
杨氏之所以惊慌失措,一来到底有一份血缘关系。
二来,这个时间太巧合了。
算来,正是贾珍离开京都的十几天之后。
杨氏不敢在家里跟贾敬说,跑来跟石梅诉苦:“我真怕,人不知道天知道……”
石梅这一回不姑息杨氏,捏着杨氏的下颌,盯着她的眼睛说道:“官府已经有了结论,你兄弟也认了。
杨家人的下场,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作孽者,天收!”
杨氏拼命颔首:“知道知道,婶娘,就是心里慌张。
您这一说,我明白了,我娘他们的时候到了,报应了。”
石梅颔首:“你要是心里过不去,就去城外天齐庙点一盏长明灯,然后再多施粥施药一个月,替他们积德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