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铿派遣了三千锦衣卫,贴身护卫六部官员。
夏首辅提议,由内阁与六部官员在午门吸引反贼的注意力。
燕候则发兵围城示威。
然后,寻找适当的时机攻城,进入皇城解救陛下。
但是,无旨调兵,罪犯欺君。
燕侯身为九门提督,有带兵的权力,有关闭九门提前宵禁的权力。
却没有调兵围困皇宫的权力。
但是,夏首辅却一再说服燕侯配合。
燕候坚持。
勤王救驾必须有圣旨。
夏首辅却说,非常时期非常办理。
燕侯提议。
相干人员必须歃血为盟,共同进退。
这样既表现燕候的无私。
也预防有人事后翻脸反咬。
故而,燕候坚持首辅,六部尚书,御史台都,大理寺卿,锦衣卫指挥使水铿,必须与自己歃血为盟。
夏首辅心里赞叹这个燕候奸诈。
却也不得不认同,在这个时候,没有陛下圣旨的情况下,如此行事,方才稳妥。
不光是燕候怕被人诬陷,他也怕。
大家捆在一起众志成城,方能心无旁骛,勤王救驾。
若不先说分明,事后御史台那些鸡蛋挑骨头的家伙就会生事。
拥兵自重,无旨调兵,现成的罪名。
到时,燕候救驾有功,能够功过相抵就不错了。
夏首辅代表六部官员同意。
然后大家签订了誓死勤王的盟约。
夏首辅便起草了声讨叛贼的檄文。
燕候手里三万兵马,一万兵马守住九门,与城外贾赦的奉圣军相呼应。
震慑城郊外蠢蠢欲动的黑骑军与紫棋軍。
剩下两万兵马,将皇宫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