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石梅很快就顾不得猜测这个了。
过了八月十五之后,京都办婚事的人家逐渐多起来。
白锦堂跟贾燮之女的婚事,马上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事儿是石梅牵头,故而毓秀首先找到石梅商议。
石梅便把贾燮的媳妇招来说了毓秀的意思,想要早点迎娶媳妇。
贾燮这边便请了贾斋夫妻与贾珣夫妻媳妇做媒。
贾赦张氏是白锦堂的媒人,婚事便由张氏与她们商谈了。
两家商议,冬月初六成亲。
之前家俱都是悄悄的打好了。
这婚事办起来十分简单。
然后,开始磋商白家下多少聘礼,还有贾燮家出多少嫁妆。
毓秀就说他这些年没有攒下多少钱,只能下五千银子的聘礼。
贾燮家里这些年有所改善。
但是,上万的银子却是拿不出来。
贾燮媳妇就说,大家都是亲戚,有话先说分明。
家里还有三个小子,女儿嫁妆不可能很多。
最多只能出一千银子的嫁妆,让毓秀也下聘一千两。
到时候,姑娘带着两千银子的嫁妆出嫁,保证一两银子都不会少。
然后,毓秀还是坚持下了五千银子。
她跟张氏与贾珣媳妇解释说:“不瞒嫂子说,这些年来,我沾了娘家的福气,也开了几家铺子,之前五千银子翻本了,积攒下了一万多银子,堂儿跟雅娟一人一半。
雅娟虽然是女儿,吴家是官宦人家。不能让她到婆家底气不足。
说句实话,我这身子骨不大好,最近总是头晕眼花。
这媳妇一进门,我也想学母亲您,我就撒手不管了,偷个懒享享福。
堂儿三山五岳的交朋友,花钱大手大脚,银子交给他我不放心。
这聘礼呢,权当是我给小两口的私房钱,有媳妇掌管,堂儿花费起来也要思忖一二。
贾燮大哥回来多少聘礼,只要不低于五千,我都没话。”
毓秀这话让石梅对她刮目相看。
多少人说寡母养儿,如何把这家财,把着儿子。
毓秀看来真是通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