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少保,是醇正帝任命,由熙郡王出任。
熙郡王此人顾全大局,满朝文武无不信服。
太子詹事府正式启动。
太子水阳今后不再是单打独斗,他也有了衙门与智囊。
从此之后,醇正帝想要无故申斥太子,或者罢黜,也得要看满朝文武答应不答应。
七月开始,许多后妃娘家都向朝廷递交了省亲折子。
上皇嫔妃陆续六人得到上皇太后允准。
分别是德太妃,贤太妃,和太妃,淑太妃,宁太妃,惠太妃。
甄太妃娘家获罪,余下家人返乡。
他们衣食无忧,却没有能力建造别墅。
甄贵太妃数次传信,让她们进京会亲,却是无人理睬。
甄贵太妃气得哭了几场,也罢了。
所有嫔妃,最为积极者就是醇正帝生母德太妃。
她成为获准省亲第一人。
醇正帝其实很不赞同省亲。
上皇的嫔妃都在六十岁以上,天远地近,回家省亲,见一见亲人,看看故居理所当然。
然而,他的嫔妃正值壮年,都在育龄。
却是德太妃带头闹腾,上皇推波逐浪。
醇正帝心里好苦。
德太妃不仅想要省亲,她还召集醇正帝与熙郡王,希望两人帮助邬家修建省亲别院。
邬家不过是军中下级军官出身,靠着德太妃拉扯才有今日。
人才钱财严重不足。
醇正帝从前为了标榜清廉,从来不沾盐茶生意,根本没得多少积蓄。
如今做了天子,福有四海。
然,头上有个太上皇,别说国库这几年打造战舰,研究兵器,赈济灾荒,也不充盈,否则也不会成功太追债。
内库呢,如今还在上皇手里。
醇正帝些许几个皇庄,不够他养活嫔妃。
熙郡王也不是敛财之人,之所以得属下拥戴,原因就是他仗义疏财。
德太妃见两个儿子都不答应,又是一通哭诉闹腾。
皇后居中斡旋,自己筹措五万两给德太妃送去了:“本宫娘家只是清贵人家,这五万银子也是本宫左腾右挪出来,娘娘别嫌少。”
醇正帝闻讯羞惭不已,当即命内务府赏赐皇后许多的金玉器皿。
醇正帝的私库是有不少金玉首饰,珍珠玛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