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祯:“最好不要,有食盐就够了。”
盐能这么操作,一是因为是必需品,二是因为能大量获得,三是因为成本低。
别的商品,满足不了这三个条件。
刘和有些失望,也没再多说。
钱呐,果然没那么好挣。
公孙续又有新问题,“神悦,私盐不用严格管控么?”
他跟了文和先生与孔明好几日,听他们论新盐政,头都听大了。
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只是私盐提得少,像是不太管的样子。
张祯:“这个嘛,也管,但不用花太多心思。”
公孙续很疑惑,“为何?”
张祯:“因为朝廷会定下盐价。若比这个价格高,没有人会买。若跟这个价格一样,无利可图。”
晒盐法晒出来的盐,质量更好,数量更多,成本更低,绝非煮盐法可比。
历代私盐难禁,就是因为盐价过高,才有私盐商贩的利润空间。
盐价若被打下来,谁还耐烦贩私盐。
如果这种情况下还有人非要去做,那属于好人好事,值得表扬。
公孙续一拍大腿,“对哦!”
难怪孔明、文和先生不把私盐放在心上。
因为用不着!
刘和听着,也觉得极有道理,忽心念一动,“神悦,若是夺得盐牌的盐商,以朝廷所定盐价出售,却不记账目,以逃避盐税,又该如何应对?”
他记得很清楚,盐税与食盐售出去的数量相关。
张祯顿住,这确实是个漏洞。
“兄长,这事儿你跟文和先生、孔明说过么?”
刘和摇头,“没有。”
这也是他忽然想到的。
张祯:“那便劳烦兄长去提醒他们,让他们补上这一块。”
刘和笑道,“好!”
感觉自己总算有了点用处,拉上公孙续一起走了。
张祯继续看他们送过来的盐务章程。
她做事喜欢规范化,也要求贾诩和诸葛亮规范,关于盐务新政的所有细则,都形成条条框框,而不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送文件这种小事,本来不需要公孙续跟刘和,但两人大概是在贾诩、诸葛亮那边待烦了,一有文件就抢着送来。
加在一起,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叠。
各项内容都十分详细,哪怕是外行,看完也会明白大致的过程。
对报名盐商品行、才干的考察,早已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四月一日,会公布入选竞价者的名单。
落选者可以回家,也可以留在京城围观最终的结果。
现在张祯重点关注的,唯有盐牌竞价这最后一步。
当天晚上,张祯去贾诩书房,一老一少还在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