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记得棉花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很早就传入华夏。
这个早有多早呢?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有学者认为,最迟是南北朝时期,很可能秦汉时就有。
只是没有传入内地,多在边疆种植。
要到宋末元初,才会在内地大量推广。
换言之,西征军找到棉花,在情理之中。
但张祯还是很激动。
一袋不起眼的黑褐色果实,都可以是棉花种。
其它的呢,又会是什么?
也许是她未曾见过,却极其珍贵的种子!
小心翼翼移交到皇庄,交给氾先、卫成、张五郎等人。
张五郎虽当上了农学博士,没课的时候,还是回皇庄帮忙。
氾先对这些陌生的种子也很重视,看天时还不晚,令人建起几片实验田,每样都种了一些。
几人都知道,只要有一样高产、饱腹,就有百姓因其免于饥饿。
他们今日也就没有白费功夫。
哪怕达不到他们的期望,也能为大汉百姓多添一种食物,或一样用具。
张祯特意介绍了棉花种,让他们多多照管。
几人想象不出花朵怎么做衣裳,但还是满口答应。
九月上、中旬,秋高气爽,庄稼成熟,关中各县陆续开始收割。
金黄的麦浪,沉甸甸的稻谷,是此间最美的风景。
张祯也到皇庄,亲手割了两捆稻谷,心里满足得很,感觉享受到了收获的快乐。
再想割就不行了,所有人都怕她不慎伤到手。
如今的她,是真正的万金之躯。
在众人眼里比小皇帝金贵多了。
她也不让大家为难,站到一旁围观。
没几日,皇庄收割完毕,张五郎让人统计来数据。
稻谷,普通田里种植的是徐州三号,亩产三百四十五斤,比去年少一斤,但上下十斤,都是正常范围,并不能因此认为减产了,应认为稳定。
麦子,普通地里种植的是老品种,亩产三百一十五斤,比去年多三斤,也是正常范围。
实验田却给了众人一个大惊喜。
徐州系列的徐州四号,亩产达到三百六十斤。
清河三号,亩产达到三百一十八斤。
北海三号最猛,亩产四百三十九斤!
这个系列,从一开始就比别的系列高产,而且稳定,明年可以推广了,但粮种不够全天下,只能优先关中和辽东黑土地。
后年,就有足够的粮种供应各县。
张五郎输了赌约,要请卫成一个月的酒,却高兴得连声大笑。
氾先主导培育的五个麦种样本,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号样本产量最高,达到亩产三百八十七斤!
四号样本其次,达到三百七十三斤。
三号样本产量最低,也达到了亩产三百二十五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