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书友点击:

>

他这样的年纪和声望,毫不犹豫地就说要拜另一人为师,果然是用一卷文字专门论述医德之重,强调“大医精诚”的孙药王啊。

李世民心生敬重,也肯定了自己的作为不算冒险,郑重道:“孙医师不必如此,我这里并没有比你更高明的医者。也正因为如此,我得了一些医书,没有办法自己传于世人,便想请孙医师来做这件事。”

孙思邈一时不解,直到李世民将他带进了一间藏书室。

藏书室正中是两尊针灸铜人,一男一女,其中男铜人与带给他的那尊一样,显然不止有一对。

一侧的书架上满满的书,孙思邈过去,先看到《本草纲目》,他已经看到了两卷,没有特意再去拿,而是看向其他。

然后他才真正受到了震惊。

这里是从宋至清的历代医书药书,经过新时代的鉴别挑选,留下的不是没有谬误,但都是精品。

更有新时代出版的著作,其图片栩栩如生,令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孙思邈心跳都快了,直觉自己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李世民诚恳地道:“我因事而得这些医书,自己却不是学医的人,左思右想,不能让它们就此埋没。只是此间书籍不便流传于外,孙医师可能学而传之否?”

孙思邈打开一本针灸理论,看着那些自己琢磨过而这里给出的答案,只觉多年所思一朝得解。他平静地点头,道:“孙某义不容辞。”

他只有一个请求,就是唐国公府不能拦着他行医。这李世民自然不会,他还准备挑几个人给孙思邈当徒弟,把医术传下去呢。

其实藏书室也有外科的书,但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只能看看解剖学有个理论底子,少有上手实践的机会。孙思邈自己也更擅长内科,李世民就想着找几个人先兼学数科,等以后打仗的时候尸体多,让他们练练。

啥时候能把□□搞出来,真正的外科手术才能开展。现在,能给他带一批处理外伤的战场救护就算成功了。

李世民的庄园,从此便多了一位大医,庄上的人不懂别的,只知道小郎君来了之后,粮食增产了,现在生病也有人免费看了,都打心底欢喜,视小郎君为真正的庄园主人。

杨广也难得放弃了在江南的游幸,提前回到东都。他谨慎地派人查看,直到能看出丰收的迹象,才让宇文述造势。慢慢的,水稻和玉米临近收获的日子里,洛阳和长安都传扬着嘉禾现世,天下大安的消息。

自然,人们不相信这个。这些年的劳役早就让人不堪重负了,百姓都觉得这又是天子把丝绸绑在树上向外藩显示富贵的骗局;世家大族则以为是唐国公拍马屁造假,而天子明知道是假依然接受的常规故事。

不过这次假得有点过份了吧?你呈上嘉禾就算了,说地里都是嘉禾,你脑壳坏掉了。这事做得不上路子,你马屁拍成这样,有点掉我们全体勋贵的价,而且把路走绝了。以后想讨好天子,还有办法超越么。

李渊的名声都不好听起来,但他老神在在,呵呵一笑并不分辩。

没有亲眼看到的人,普遍都是不相信的。尽管他们不用自己种田,但农为国本,也是各家最稳定的财富来源,这种常识还是有的。要是传出来一亩地涨收三四斗,大家还能信,并且会跟李渊要种子。现在说四五百斤,大家就只剩呵呵了。

而面上,他们也不得不假装相信。杨广这个天子即位至今,朝臣们已经多少摸清他的性子了,万万不能打他的脸。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水稻成熟,玉米也即将成熟了。

水稻的成熟期短,杨广都不敢耽搁,天时是不给天子面子的,他立刻移驾城外庄园,带着他几乎整套朝廷和外藩来观农了。这也是他一直让长孙晟盯着,又轮番派亲信来看后才有的底气。

连被贬官的薛道衡都被他提前召回来了。

李世民庄子上的农夫眼圈都红了,小小的农庄很难站下这么多人,宇文述提前来布置,大手一挥,把很多快收获的农田都平了,好让仪仗和甲士入场,一季的收获就这么毁了。

李世民百般安抚,先是拖延了点时间,让农夫赶紧收割,实在来不及的自己发下了粮食补全,才没有让庄子里哭天抢地哀声一片,勉强保持住了普天同庆的气氛。

杨广对此既不知情,也不在乎,他声势浩大的前来观众,看着沉甸甸坠着的稻穗,只觉得古往今来唯一的圣王就是他自己了。

因此,他下令开始收割后,转头对李渊这个表兄也是和颜悦色:“唐国公家的二郎顺应天命而得此嘉禾,有大功,叫前来让朕看看。”

李世民奉诏上前。他继承了父族和母族两边的优势,眼睛大鼻梁高,生得很精神的少年郎。杨广本就对他有了滤镜,一见之下更觉欢喜,问了几句后让他站到自己身边,先等收几亩地称量后的结果。

来收割的都是年富力强正当时的熟练农夫,没有让天子在搭起的彩棚下等太久,结果就报了上来。

水稻的产量本就比小麦略高,没晒干时称下来足有六百多斤,以后放到民间,估摸着中上的田地,怎么也应该有三四百多的样子,被下等田拉低之后,平均亩产也应该有两百斤。杨广当即传令,取稻穗传于众臣观看。

其实哪里还需要传看,在场的都不是瞎子。大家只是因为杨广的前科,跟李渊一样很怀疑稻田里立着的是不是真稻子,待收割时看仔细了,已经知道确实是真“嘉禾”。

不过杨广既然这样说了,大家也摆出一副没见过世面今天开眼界的样子,把惊讶赞叹全放在脸上。

书友推荐:
书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