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如云的呼吸急促起来,胸脯剧烈起伏,像一只被激怒的母狮。
她死死盯着杨凌,一字一句道:
“杨凌,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提出如此荒谬的建议!将我大卫朝的将领拱手送给蛮夷,你将朕的脸面置于何地?将我大卫朝的尊严置于何地?”
杨凌依旧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慢条斯理地拱手道:
“陛下息怒。臣并非不顾大局,只是如今情况危急,蓟镇危在旦夕,若不及时化解匈奴的怒火,恐怕边关百姓将遭受涂炭之灾。”
“秦羽虽然是国之栋梁,但他毕竟杀了匈奴单于之子,如今匈奴大军压境,正是为了此事而来。将秦羽送出去,虽然有损颜面,但可换取边关安宁,百姓安居乐业,此乃两害相权取其轻啊!”
杨凌这番话,看似大义凛然,实则暗藏祸心。
他就是要逼杨如云做出选择,若是杨如云不答应,便可坐实她偏袒秦羽。
不顾百姓死活的罪名。
若是杨如云答应了,则可除掉秦羽这个眼中钉。
还能让杨如云背负骂名,可谓一石二鸟。
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靠山王此言差矣!秦将军乃国之栋梁,岂能轻易送与蛮夷?此举一旦开了先例,日后若再有外敌入侵,岂不是都要割地赔款,送人求和?”
一位老臣义愤填膺地站出来反驳道。
“是啊!如今边关告急,正是需要他这样的良将之时,怎能将他送出去?这岂不是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
但也有一些大臣支持杨凌的观点。
“诸位大人,如今情况紧急,蓟镇危在旦夕,我们必须尽快想出解决办法。靠山王的提议虽然有些不妥,但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牺牲一人而保全国家,也是值得的。”
“是啊,与其让边关百姓遭受战火涂炭,不如牺牲秦羽一人,换取和平。况且,秦羽本就犯下大错,理应受到惩罚。”
朝堂之上,两派大臣争执不下,吵得不可开交。
杨如云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大臣们的争论。
她心里清楚,杨凌这是在逼她。
但她又不得不承认,杨凌的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蓟镇的局势确实危急。
若是不能及时化解匈奴的怒火,后果不堪设想。
但让她将秦羽送给匈奴,她又实在做不到。
秦羽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对她忠心耿耿,她怎能将他推入火坑?
杨如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她揉了揉太阳穴,感觉头疼欲裂。
两边都是火坑,她得选个稍微凉快点儿的跳。
她轻咳一声,将话题引到另一个方向:
“靠山王,依你之见,如今匈奴南下,该如何应对?”
杨凌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恭敬敬:
“陛下,臣当年镇守九边,与各镇将领皆有交情,臣愿修书一封,令九边各镇出兵协助蓟镇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