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那焉姑娘与郡王才是亲表兄妹,殿下你……”一旁的陆逢春说道。
“也是,他们两个与贺兰敏之早就积怨已久,如今贺兰敏之身边多了个帮手,他们自然不会待见。”
李廉想的是不管武懿宗和武三思跟贺兰敏之怎么斗,都不希望波及到永安。
许敬宗和裴炎觐见武则天。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宰相,折冲都尉裴大同之子。
裴炎出身河东裴氏洗马房,自小勤奋好学,精通《左传》。后以明经及第,起家濮州司仓参军,迁监察御史、起居舍人等职。
调露二年(公元六八零年),授黄门侍郎、同三品,累迁至侍中,主持门下省事务。唐高宗去世前,授为顾命大臣,接受遗诏辅政,拜中书令。
嗣圣元年(公元六八四年),支持武则天动政变,废黜唐中宗李显,拥立唐睿宗李旦,赐爵河东侯。睿宗继位后,裴炎屡次反对武则天临朝称制,在密谋劫持武后失败后,入狱被杀。
光宅元年(公元六八四年),徐敬业动扬州叛乱期间,裴炎主张还政唐睿宗,坐罪谋反,斩于洛阳都亭。
景云年间(公元七一零年-公元七一二年),得以平反,获赠太尉、益州大都督,谥号为忠。
“臣许敬宗。”
“臣裴炎。”
“奉宣上殿见驾。”
“平身,赐许敬宗右座。”
“老臣谢皇后隆恩。”
武则天问道:“许敬宗,裴炎,自显庆五年以来,我朝海外戍兵的军务情况如何?”
裴炎回答说:“据微臣所知,大不如前。”
“裴公,此言何意啊?”许敬宗问道。
裴炎说道:“下官据实而报。”
“老夫以为,你太过言重了。”
“这……”
武则天让许敬宗接着说下去。
“当今圣上龙体欠安,大唐政务皆仗皇后陛下处置,从此,大唐国泰民安,国力雄厚,万邦来朝……”
裴炎打断许敬宗,说道:“皇后是问海外戍兵之事,许丞相所问非所答。”
武则天让裴炎进殿,再着履上殿,许敬宗有些慌了。
裴炎进殿:“臣谢皇后陛下隆恩。”
武则天又赐了裴炎右座。
“臣再谢隆恩。”
武则天说道:“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自显庆五年以来,我朝海外戍兵之事大不如前。原来,凡是不利于歌颂于我政绩的奏折,我都看不到。裴炎,我许你着履上殿,赐座案右,是何原因?”
“因微臣直言进谏。”
武则天接着说道:“是啊,太宗皇帝在时,魏征也是如此。所以,要指出我的不足,我才能有进步。”
“裴炎明白了。”
许敬宗已跪在殿上,吓得心慌慌。
“许敬宗,你明白了吗?”
“老臣知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