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等小料。
唐朝时叫“牢丸”,在汉代刘熙《释名·饮食》中有解释,是把拌以各种佐料的肉馅,团成丸子,穿起来烤着吃。
后来,面食进一步普及,人们又用面皮将肉丸子包裹在中间,使其牢不可破。
宋朝称为“角儿”,它是“饺子”一词的词源。南宋时叫做“燥肉双下角子”。
清朝时,北方人称为“煮饽饽”。济南等地人们称为“水包子”。
上元节这天晚上,贺兰敏之拉着永安出来看花灯,街上非常热闹。
李云霄和武潇潇相约一起来看花灯,李廉和顾蕴龄这一对也一起出来了。
顾蕴龄一边小跑着一边说道:“殿下,快点儿!”
“龄儿,你慢点儿,你这还带着身子呢!”李廉追上顾蕴龄,牵着她的手。
“以前每年的上元节,我都是和心儿出来看花灯,今年有了殿下,真好。”
李廉望着顾蕴龄,说道:“何止是今年,以后每年,我都陪着你。”
两人相视一笑,他们继续逛花街。
武潇潇先到了花街,李云霄还没到,她等的无聊,就四处闲逛。忽然她看到一个年画娃娃的面具。
小摊老板说道:“姑娘,这个面具很受欢迎的。”
武潇潇买下了面具,她带上面具之后又来到一个卖饰的小摊位,她看上了一个步摇。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过来:“老板,这个步摇我要了。”
武潇潇一看,是李云霄,可是他来得这么晚,武潇潇有些不高兴,正好带着面具,她并不想跟李云霄相认。
见李云霄付了钱,武潇潇转身就要走,李云霄拦住她:“姑娘请留步,我见姑娘的身材似曾相识,不知姑娘可认得我呀?”
“不认得。”武潇潇还生着气呢。
李云霄笑了笑,把那步摇插在武潇潇的髻上,说道:“听姑娘的声音很是耳熟,我看姑娘不如……”
武潇潇回过身来,把面具摘了,她问道:“一点儿都不好玩儿,我带着面具你都能认出我来?”
“那当然了,在我李云霄眼里,只有你武潇潇才是独一无二的。”
听到李云霄这么说,武潇潇顿时气就消了,她问道:“那你怎么现在才来?”
“我来的不晚吧,我可是准时到花街的。倒是你,你什么时候来的?”
武潇潇撅了撅嘴,回答说:“哼!我都来了快半个时辰了。”
“你来那么早啊?”
“还不是为了能早点儿见到你。”武潇潇的脸颊泛着红,她有些害羞。
李云霄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追问道:“啊?你那么想见我呀?”
“哼!不理你了,我看花灯去。”武潇潇快步向前。
“哎,潇潇,别呀!”李云霄赶紧追了上去。
李云霄和武潇潇走着走着,李云霄便不受控制地牵起了武潇潇的手……
喜欢华韵辞请大家收藏:()华韵辞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