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丞相注意措辞!不妨把话说清楚,你是在质疑陛下吗?”
“退下,云中君。不要喧哗。”
“这……臣失礼了。”
云中君悻悻退后,仍然瞪着曹操。另一边的少司命面如沉水。说真的,曹操都快把这位少女忘了。
天子想了想。
“丞相觉得,那会是何事呢?”
“臣无从得知,故而想要弄清。”
“只要迦勒底还在与朝廷作对,就是必须铲除的乱党。丞相如此为敌人着想,莫非有叛逆之心?”
“臣岂敢。只是臣认为,平乱固然重要,然乱从何起,更应心知肚明。否则只会空费国力,得不偿失。”
天子一笑。
“朕似乎听明白了。丞相的意思是,即使除掉迦勒底,天下也不会太平。”
曹操跪下了。
“陛下圣明。”
“那朕就明确告诉你吧。天下之事,在于朕。朕亦知要清楚乱从何来,但须在除掉迦勒底之后。无论丞相如何不解,这都是前提。此事已不需讨论。朕再说一次,三天后出兵荆州,丞相是领命,还是抗命?”
说了半天,落到这个问题上,曹操不可能有第二种回答。
低下头。
“臣,领命。”
“这就好。丞相放心,朕答应你,只要抓回迦勒底御主,一切都将真相大白。”
天子望向左右。
“此番朕会让少司命与丞相同去。还有云中君,处理些琐事后也会同行。”
最后看向曹操。
“朕期待丞相的好消息,去吧,唤曹焱兵来。”
“遵命。”
接下任务,曹操退出去,匆匆走了。
三天,呵呵。
快步走着的丞相,如今已经无比确信,天子正隐瞒着一件天大的事。这件事影响着天下之势,而且还跟迦勒底御主有关。
让少司命和云中君这两个心腹同行,说明天子已经对自己没多少信任可言了。堂堂丞相混成这样,也够令人唏嘘的。
不过这就是曹操的本性,或者说曹操这个从者的灵基核心部分。在消灭对手前要理解对手。
最简单的例子。他知道百姓造反是因为饥荒,于是通过屯田的方式让百姓安定,同时给养军队。他征讨过的地区没有再出现叛乱,他在群雄逐鹿中总能占得先机,就是因为理解了对手。
并不是说理解了就会同情,而是以对手的视角去反观自身的某些问题,这是曹操的一种思维方式。
现在这些问题竟然被天子隐瞒。
“要抓紧了。”
曹操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