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自己的家庙里面也要保存一刻,还有立下祖训要后世子孙代代相传才能万无一失。
到时候出风头的就不单单是他李斯了,说不定我们的刻碑更受欢迎也有可能!
大秦的官员是不满意出风头的是李斯,他们还是很自豪大秦的小篆会如此受后世人的追捧。
其他朝代的人也开始争相寻找属于他们朝代符号代表的作品,一时间好不热闹啊。
大汉,汉高祖时期。
邦子哥兴奋地跳脚:“子房,快看!这是我们大汉的隶书!”
刘邦拉着张良激动地伸手指向《峄山碑》的旁边,隐隐露出来的《曹全碑》。
在场的文武百官们都激动起来,好像是自己写的作品一样高兴。
对比了一下李斯的《峄山碑》在看看他们的《曹全碑》汉朝的人又开始心理不平衡了:
凭什么李斯的《峄山碑》占据了主角c位,而我们大汉的隶书《曹全碑》只有这么一点点的镜头,要不是乃公的眼睛够尖错过了都不一定呢!
咱们大汉的《曹全碑》里面的隶书典雅大气,比那个李斯的小篆差在哪了?
这天幕就是偏爱大秦,也不知道喜欢他们什么,真是没眼光啊,咱们得大汉多美好啊,怎么就不懂得欣赏呢!
接受能力良好,学习能力更是爆表的刘邦一下子就学到了精髓:后世人不是喜欢石刻作品吗?
那我大汉刻得比大秦的还要精美,内容更加优秀,数量还更加多,就不信还压不过大秦的风头?
一想到张良那出众的文采,刘邦直接攥着张良的袖子摇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子房,乃公也要一个专门记诵乃公功绩的石刻碑,把咱们的大汉风流好好地传承给后世人!”
张良锲而不舍地拯救者自己的衣袖:陛下别不是嫉妒上头脑子都不清楚了?
我知道您荤素不忌,没想到您还百无禁忌!
碑文那定西可是身后才刻的,现在而已会不会为之尚早?
哪家好人会想到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刻碑的?
看着张良一言难尽的表情,刘邦很快地就反应过来了
“哎呀,咱们便宜从事,不要在意那些细枝末节了。就算是重点刻记一些乃公建立大汉的英雄事迹也好啊!
早点刻出来趁着乃公还在顺便查漏补缺给后世人流传一份完整的历史这不是又干了一件好事吗?
咱们做事啊就得灵活变通,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真的没必要太在意!”
刘邦一副无所屌谓,荤素不忌的样子,张良也只能无奈点点头,安排人去干活了。
不就是搞一个预制碑嘛,陛下本人都不在意了当臣子的好好听吩咐做事就是了,别的就像是陛下说的那样小事不必太过在意!
很好,继大秦后,大汉的石碑在华夏大地也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得冒出来。
这也给那句‘凡是日月所照皆为华夏,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霸气宣言提供了实质证据。
毕竟老祖宗们到哪里就在哪里刻碑的习惯一代代展下来,地球各地不断现汉字刻碑,让人不得不相信全球就是一个华夏圈!
喜欢我那被老祖宗围观的现代生活!请大家收藏:()我那被老祖宗围观的现代生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