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经典之中,都对其不乏赞美之篇章。
洪易深思片刻,便大笔一挥,落墨纸上,笔走龙蛇。
不过两个时辰,时至中午,其作学子尚在咬笔挠头,洪易便已经将卷子交了上去。
这次科考,只是举子试。
考官都是在一墙之隔的主考房中,当堂批阅。
此时在主考房中,一脸严肃方正的李神光,带着几位考官端坐其中,批阅卷子。
虽只是举子试,但却是京畿之地的科考,与其他地方自然有所不同。
主考官员也是当朝大员,还有着李神光这位礼部尚。
李神光接连了几篇,都是大摇其头。
左右顾道“都是些大谈仁义礼法之流,似刚正气节,或是辞藻华丽,却不过都是满纸虚言,空洞乏物,甚至不过是些伪君子之流。”
“哼”
“理学之害,其甚如斯”
李神光重重地哼了一声。
旁边几位阅卷官相视几眼,都苦笑不语。
别说接话,都急忙垂下头来。
这种话,这位敢说,他们可不敢。
那位洪太保虽然前番闹了个灰头土脸,但对手可是文圣公,千古圣人般的人物。
也没有人会觉得败给文圣公有什么丢脸的。
顶多是因为最近流传的某些流言,免不了有人在暗中嘲笑。
却也并非嘲笑洪太保无能,只是嘲笑其私德有亏,有眼无珠,连文圣公这么一位前古无人的都给推了出去。
不过对方毕竟是大乾的功臣,中流砥柱,如今更是一位人仙。
也不可能因为一些家事,或是私德有亏便如何。
“咦好字”
几位考官正装着聋子,忽然听到李神光拍案叫好。
“好好文章”
到李神光红光满面的模样,几位考官也不由好奇凑了过来。
“好哇”
过之后,几人都接连叫好。
其中一位道“李尚,如此来,此番科考第一名,恐怕可以定下了。”
李神光点头道“这考生是何人报上履历来。”
“此子名洪易,是咦竟是武温侯,洪太保之子”
一位官员已经拿着一张卷宗过来,却是满脸惊讶。
“是他的儿子”李神光皱了皱眉。
“李大人,慎言,武温侯如今已经官封太保。”
一位考官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李神光也只是犹豫了一下,便道“便将之定为第一名吧。”
“洪太保到”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声传叫。
一考官连忙道“李尚,我等快快迎接,太保有辅理国事、监理文政之职,此番应是受皇上旨意,前来巡视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