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们本来成绩就不好,也不喜欢上学。”
“我也是,数学太难了,我卷子都做不完,还是让我留在这里养猪吧?”
“算了梦筠,咱们乡下的学校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一百个人里面,能找出一个考大学的苗子就不错了。”见她们都不愿意再回学校上学,潘晓月也劝江梦筠不要白费钱了。
别说她们三个不喜欢读书了,就是潘晓月自己,其实上学那会儿,她是铆足了劲想要靠读书改变命运的。
只可惜,乡下的学校,教学水平连城里的民工子弟学校都比不上,她本人的资质也平平,哪怕再努力,中考的时候还是落榜了。
中考几乎是农村学子决定命运的第一道坎。
连中考都考不上高中录取线,有什么资格浪费家里有限的资源,去读昂贵的私立高中呢?
出来工作这些年,潘晓月也算是看明白了,像她们这样在学习上没有天赋的,还不如索性踏踏实实学门手艺呢。
最起码,现在这个社会环境,只要有手艺,肯定是饿不死的。
要是有这方面的天赋,遇到好的厂子,手艺精湛的,赚的也不比大学毕业的白领少。
江梦筠思忖片刻,拍板道——
“这样吧,我叫蒋寒看看,咱们这个项目后期配套里面,有没有那种比较固定的技术岗位,咱们也搞个定向培养!”
“先确定岗位,然后送你们三个去学门技术,技校毕业之后,继续来我这里上班,你们看行不行?”
“至于读技校期间的学费,你们也不用担心,我这里有个解决办法。”
江梦筠知道她们三个不想欠她人情,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愿意去读技校学一门手艺的,可以在选定专业方向之后,找她借钱上学。
等以后她们三个毕业了,再回到公司上班,借款也不算她们利息,就从工资里每个月扣一千块钱,扣完为止。
这样的话,潘晓雅她们还款压力不会太大,也不用欠她人情。
潘晓雅三姐妹对于读书考大学确实没什么指望,她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可一听说能去读技校,学个一技之长,三人的眼睛唰的一下就亮了!
几天后,江梦筠就听蒋寒说,三姐妹都决定跟公司借钱去读技校。
潘晓雅想去学炒茶,潘晓冬想继续学缝纫制衣。
潘晓云居然想去某东方学厨师!
“这个好哇!正好以后咱们水龙湾也要开办社区食堂,晓云从厨师学校毕业,就能直接到食堂上班了。”
不过,三个人居然没一个对农业感兴趣的,这实在是让江梦筠有些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