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我当了一辈子的杨太太,愣是没听过别人叫我一句杨太太,我找谁说理去?”
伊秋水一听,顿时红着脸道,
“妈,我就是开个玩笑,你别当真。”
在这个年代,像伊秋水这种把夫家地位没放在第一位的思想要不得。
尤其是像王玉英这种老派的人,一听伊秋水不把杨家放在眼里,立马不高兴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要本分……”
杨军一见王玉英又要开启唠叨模式了。
于是连忙拿了个刚出锅的大白面馒头递给王玉英。
“妈,刚出锅的,软和着呢,不伤牙还能护胃。”
王玉英瞪了他一眼,不情愿的接过馒头。
心中暗想,又是个娶了媳妇忘了娘的玩意儿。
伊秋水见王玉英没有揪着不放,心中松了一口气,看向杨军的目光多了一丝感激。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最难相处。
而这个年头,要是跟父母分开住,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不孝顺的。
王玉英肯定不能回大宅院,只能跟着杨军一块过日子。
所以,既然无法改变事实,就只能去适应它。
吃完饭后,杨军和伊秋水回房。
安慰了她一会,看了看时间差不多了,于是就去隔壁向杨梅要了粮店的钥匙就出去了。
他刚到粮店,就看见门口停着四辆板车。
一伙人正蹲在门口抽烟,火光在黑暗的夜里一闪一闪的。
看见杨军过来,他们全都站了起来。
();() “纳五爷,对不住了,我来晚了。”
杨军一下车,就看见领头的是纳兰至理。
纳兰至理摆摆手道:“小杨啊,不是你来晚了,而是我来早了。”
杨军听了,偷偷地看了看手表,还差五分钟不到十点。
自己没迟到,是纳兰至理来早了。
“老爷子,外面冷,先进屋暖和身子。”
杨军一边说,一边把粮店的门打开。
虽然屋里没生暖炉,但是总比站在外面要暖和多吧。
杨安邦一家搬回四合院住了,粮店这里暂时没人居住。
杨军想着,粮店没人守夜不是个事,过几天,他安排人过来住。
找到电灯线,杨军轻轻一拉,电灯亮了。
进屋后,杨军才看清跟着纳五爷来拉粮食的人。
这些人里,有他二个儿子,还有七个孙子,一共十个人。
杨军看着这帮穷困潦倒却依旧身穿干净中山装的人,心里感叹,果然是人倒架不倒,瘦死的骆驼比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