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苏茜准备提交的稿件并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另外一本叫做猫系少女的作品。
那部作品的女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女孩玛格特,偶然认识了一个中年白人男子罗伯特,一开始她觉得他颇有吸引力,也觉得他们之间有某种联系。
在一次约会中玛格特主动把两人的关系从电影推进到接吻然后回家上床。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罗伯特的床上表现让她非常失望,于是她马上终止了这个关系,从而不可避免的给男方造成了伤害。
本以为这次关系就这么结束了,可当两人偶然擦肩而过之后,玛格特就收到了罗伯特一条又一条的短信轰炸。
故事在罗伯特给玛格特的短信中戛然而止,会让人意犹未尽,典型的纽约客风格
读者估计会觉得身后发寒,因为里面一直透露着“他可能会杀了我”这种想法,给人的暗示就是罗伯特这种闷闷的中年男人心里有疾病,如果得不到,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手段。
这篇会让女性拥有共鸣,各种细微的描写里面能找到自己。
同时罗伯特这个形象也很典型,透露出微妙、力不从心的中年感。
这真的就是超级真实的纽约纪实文学
苏茜心里很有把握,如果把猫系少女递上去的话,下一周的短篇或许还可以争一下。
从若无其事强行友好的问候,变成急不可耐的逼问,到最后歇斯底里骂婊子,这位女作者对于人性的了解以及两性心理的把握非同一般。
玛格特就像是标题那样,猫系少女,对新鲜事物好奇,迅速的失去热情,如同猫咪一般难以揣测
人工智能跟猫系少女都这么优秀,偏偏集中在了她一个编辑手下。
“时效性比较重要,还是选人工智能吧。下一周再把猫系少女提交上去吧。”
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么好的作品舍不得让它蒙尘。
短篇很少会在网络上蹿红。
大多数人不会经常关注短篇,甚至还有的人嫌弃短篇篇幅太长,恨不得几十个字就给他讲个故事。
在中国,在英国,这类型的文章都是很难发布的,美国这边却比较重视
相比起享有盛誉的长篇家,短篇的作者却无人问津。
苏茜做了决定之后就开始忙碌准备起来。
人工智能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故事能打动人,但篇幅太长。
“苏茜,你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提交出合适的作品。这个月选的哪部作品”
比较熟悉的同事安娜抱着文件夹坐在苏茜旁边,这周在纽约客上面刊登的就是由安娜提交上来的。
每篇能跟读者们见面的都是真正的万里挑一,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被挑选出来,必须击败其余对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