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因为名额的限制,你有我没有,不公平,你也要有,我也有,还是有名额限制,还是不公平;最后呢,名额放开,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就皆大欢喜了。
说着话,他就跪下去请罪了。
当满清大军压境时,他收容难民,又怕想投降满清的军阀在扬州城闹事反而害了百姓,便放任他们离开,坚守城池时,几次拒绝了满清的招降,不为满清效力,最终城破殉国。
最有代表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南明第一代皇帝的人选问题。
站在大堂靠外侧的盐商听了,纷纷出列,抱拳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此时,崇祯皇帝居高临下地盯着他,再度问道:“今年扬州府各县最终各收上多少钱粮?”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大怒。
史可法听到皇帝说“平身”之后,谢恩先站了起来,同时自然也是暗暗打量皇帝。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一声冷笑道:“意料之中,没什么稀奇的,名单备好,等到了应天府再收拾他们!”
扬州府知府听到,看到皇帝远去,连忙自己起来追上,然后恭敬回答道:“微臣谨记陛下旨意,以百姓为先。扬州府的百姓,当比其他地方活得更好一些。”
当然,对于无权无势的那些,就算是真得交不上税,那官府也能逼得?卖儿卖女的交,不存在交不上一说。
扬州府知府是个吃干饭的,账册摆他面前,都不知道去翻哪本好。好在他的两个师爷,确实是帮他处理这些事情的,倒也没耽搁,很快翻了账册之后,战战兢兢地报给皇帝知晓。
史可法本人的精力,主要是盐政革新这块。框架原则都已经给他了,部分人手也给他了,其余的,崇祯皇帝没空管,让他自己去摸索做。实在是有问题的,再给他奏章。
所有拖欠的账目很快就整理了出来,甚至在皇权威压下,两个具体做事的师爷,还把他们知道的情况都抖得干干净净。比如说,今年谁家大概有多少粮食收入什么的,也都说了。
顿时,场面一下就僵住了。
崇祯皇帝坐在座位上,喝着热茶,看着他们问道:“朕要知道,扬州府在今年收了多少钱粮?按县报来!”
因此,他压根就没有因为眼前看到的情况,听到的情况就得出扬州府不错的结论。
扬州府知府知道皇帝最是关心百姓,因此,这两日想过,皇帝问到民生问题的话就这么回答,加上运河两岸也搞过这些措施,皇帝又能亲眼所见,该是妥当得体的回话了。
史可法是河南人,不过他的恩师是左光斗,著名的东林六君子之一。于是,史可法也参与到了党争之中。
总体来说,他就不适合乱世时候带兵打仗,当什么兵部尚书!也不适合在朝堂上定方略。
有关扬州豪强,主要是大盐商的财产清点还在继续中,暂时集中在钱粮上。
扬州府的百姓,被这眼花缭乱的变局给吓得尽量不出门,就躲在家里等着风声过去。
对于真正普通老百姓的赋税,那不但是一文都不能少,反而会各种加派。但是,普通老百姓被剥削就剥削了,又能奈他们何?
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之后,普通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开始造反了!
话说回来,在扬州府这块地方,崇祯皇帝知道真正普通的老百姓都是要挖野菜充饥,但是一路行来,也都是粮田。又没有大股贼乱,还说没有赋税,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扬州府知府一听,顿时傻眼了。
个中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
扬州府这里的粮田,大都是地方豪强,比如各大盐商以及一些官绅所有。个别人有免税名额,但是真正在收取的时候,扬州府对于这些人的所有粮田都不收赋税,对上就禀告,民不聊生,硬征收的话,老百姓就要饿死了。
如果说,这些军中将领都和盐商有利害关系,那皇帝要这么做,他们是有可能会反对的。
比如,文官挨廷仗,那是清流的专属,能得到官场上文官的认同。因此,不少人甚至都有骗廷仗刷声望的举措,只要打不死,回头养好伤了,就能靠这个声望被其他官员举荐,做事也能更顺利,是一种资历了。
史可法点点头,便又再问道:“其二,陛下三番两次下诏,关心民生生计,扬州民治如何?”
特别是扬州府这里原本的官吏,都被崇祯皇帝给一锅端了。要做这些事情,就更是困难。
崇祯皇帝骑马沿运河而下,当即有锦衣卫快马上报他道:“陛下,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领扬州府大小官吏并地方乡绅在前方五里处恭迎圣驾!”
扬州府知府依旧趴在地上,好一会之后,才挤出个声响:“微臣……微臣需要回府去查下。”
崇祯皇帝听了,不想和他多话了,当即吩咐方正化说道:“派出锦衣卫,带他回府衙把今年的赋税账本,还有田地赋税等账册都带回军中。”
崇祯皇帝却不理他,依旧任凭胯下战马缓步前行,又道:“如此说来,扬州府的百姓能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