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王之臣傻眼了,他只看到了去年市舶司赚钱如井喷,却不知道,一场仗打完,花的钱比溃堤还要快。
按着户部的说法,别说今年市舶司交不上银子,就是再过两年也未必缓的过来。
接着,萧帝又看向于廷益道:“于爱卿,若边境互市召开,且不说能赚多少银子,单是军费能省下来多少?”
“每年至少两百万两!”于廷益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周逍遥王爷请大家收藏:(91919191)大周逍遥王爷更新度。
听到这个数字后,萧帝又看向徐平道:“徐爱卿,按你估算,若不开互市,今年也没有灾荒,朝廷今年的税收,够不够花销?”
“不够!”徐平果断道:“至少还要差一百多万两的缺口,若是有地方闹灾荒需要赈灾的话,缺口只会更大。”
说到这,萧帝直接道:“好,既然今日群臣都在,那便表决吧。”
“同意召开互市的,站到朝堂右侧,不同意的站到左侧。”
“那边人数多,便听谁的。”
“不过,我丑话要说在前头,若是不同意召开互市,到了年尾,国库又出现了空虚,需要拖欠俸禄,到那时,谁不同意便先拖欠谁的俸禄!”
“好了,站位吧!”
此话一出,原本吵闹不止的一众言官们全都哑火了,这些人没什么计划外收入,平日生活全凭死工资过日子。
如果因此断了俸禄,怕是要喝西北风去了。
而以严高、杨浦、于廷益为的几位重臣,全都默契的站到了朝堂右侧,那些墙头草的官员一看,也立马站了过去。
左侧便只剩下以王之臣为的御史言官们了。
萧帝见状眉头一皱,问道:“怎么,王御史还觉得,不应该同蒙古召开互市吗?”
王之臣已经被逼到了死角,他看了看萧帝,又看了看身后满脸犹豫的同僚们,最终他也只得低头说道:“为国事计,臣同意召开边境互市,但保留原有意见。”
“那些蒙古鞑子未必会老老实实做生意,而且,此事若是促成,那么那些战死于边关的将士和死于蒙古鞑子屠刀之下的百姓又该何想?”
“他们难道就白白死去了吗?”
说到这,王之臣竟抹起了眼泪。
这时,萧帝也才想起来,这老小子是晋州人士,而且小时候家里还被蒙古鞑子们烧杀过。
他父亲便死在蒙古鞑子的屠刀之下,他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并供他读书识字。
其中辛苦,外人根本难以理解。
看着哭哭啼啼的王之臣,萧帝给于廷益使了个眼色。
后者立即会意的拿出了他的杀手锏道:“陛下,昨日兵部收到了蒙古三部落的求和文书。”
“三部落大汗,均承认之前过错,并愿意向我大周称臣,且希望认陛下为兄,他们为弟,今后双方永结同好,再不行刀兵之事!”
喜欢大周逍遥王爷请大家收藏:(91919191)大周逍遥王爷更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