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也非常大,外科研究所全是学霸级的医生,李民医生所以深受感染,立志奋发图强。
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应用解剖,李民已经全部背熟,而且杨平会不定期地抽查他学习的情况,在生活上杨平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在学习上杨平非常严格,要求他必须将解剖知识完全掌握,将手机软件显示的3d动画人体要深深刻在脑海里,遇到哪个部位,要能够清清楚楚地回忆这个部位的解剖结构。
杨平还手把手地教他画图,当然教他画的是医学解剖简图,这样李民可以快速学会掌握,使用绘图来进行专业的医学表达。
总之,杨平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教育方案,尽量以临床实用为主,一些原理性的东西也是作为应用基础来讲授。
作为大专生,知识储备肯定比博士硕士不是差一点点,但是这没有关系,杨平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教会他,以后他可以带教很多边缘山区的医生,让他们在边远地区发光发热,提高这些地区的医疗水平。
将解剖理论知识熟悉后,杨平下一步要带他解剖一具完整的尸体标本,通过解剖尸体获得解剖实践知识,这样与之前的理论知识结合,对解剖的掌握又会提高一个层次。
很少有医生能够解剖一具完整的尸体,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解剖一具完整的尸体。
解剖完尸体之后,杨平会带他去创伤急救中心做手术,如果能够将全身各部位的创伤手术做几遍,那么,对真正的活体解剖,他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这个时候再跟着杨平学手术,相对会轻松很多,解剖是手术的基石,没有熟练的解剖,任何高超的外科技术都是空中楼阁。
在学习解剖的同时,杨平又手把手培训李民的外科基本技能,切开、分离、缝合、打结、止血等等。
反正外科研究所资源多,各种培养器具一应俱全,而且实验猪也是管够,还有20头实验猪留着给大家动手呢,李民这人确实能够吃苦耐劳,心中有想法,所以非常卖力,一点一点跟着杨平学。
杨平还培训他的显微镜和内镜基本操作,以后可以捐助几台设备给李民的医院,虽然在乡镇医院,但是只要有基本设备,做做普外科和泌尿外科的微创手术,比如胆囊切除、泌尿系结石取出等手术还是不错。
袁玉林和聂顺娥夫妻已经来到三博医院,他们办理好住院手术。
往家里来回跑不方便,袁玉林在三博酒店开了一个廉价房,虽然空间非常小,但是够睡觉就行。
这对夫妻是很有主见的人,他们来之前已经查阅了大量资料,也跑到三博医院附近做了调查,在医院里面和周边打听这家医院的口碑,说起三博医院,尤其是外科研究所,附近的人没有一个说差的,全是竖起拇指。
连医院附近卖地瓜的大爷都说:“这里的医生好厉害,有个杨教授最厉害,一口气发13篇s。”
袁玉林问这s是啥东西,大爷说:“你们不懂吧?是论文,读书人显本事靠什么,就靠这玩意,这玩意厉害着呢,就像读书人的世界金牌一样,你想一口气拿13块金牌是什么水平。”
大爷一边烤地瓜一边口沫横飞。
袁玉林说买几个地瓜:“这地瓜怎么卖?”
大爷擦了一把汗指着车上竖着的招牌:“二十块一个!”
二十块一个?你抢钱呢。
大爷不屑地说:“不要这么看着我,这里面的杨教授每天上下班从这桥上过,没事总喜欢买我的地瓜吃,你肯定是刚来的不知道情况,这里面的医生护士也好,病人也好,病人家属也好,都是抢着买,还有很多距离这里老远的医生赶来打卡吃我的地瓜,你说为什么?因为是杨教授喜欢吃的地瓜呀。”
“来三个!”
一个年轻小伙子根本不讲价的,直接扫码拿货。
袁玉林和聂顺娥在一旁看呆了,一个地瓜二十块钱,还不愁卖。
这个小伙就是郭沛华,他出院后状态非常好,为了以防万一,他把原来的房子卖掉,在医院买了一套房子安家,而且尽量居家办公不出远门。
他知道,只有在安全距离以内,杨教授才有办法救他。
郭沛华经常买点水果什么的去看看外科研究所的医生护士,有时候还会帮医生护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们是来看病的吧?”郭沛华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