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明建国,黄河水患便如影随形,开封府以西到潼关,早不行船,但自王泰入主河南,一切的变化都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自在陕西垦荒屯田,在渭水两岸植树造林起,再到担任河南都司指挥使、河南巡抚,王泰在黄河两岸植被的保护上,可谓是绞尽脑汁,也劳心劳力。
除了像开封府祥符县那样的多盐碱地一时半会不能改造,自潼关以东,沿岸数百里的防护林,郁郁青青,尽管树木杆细叶小,但涨势喜人,一派绿色的希望。
而这些绿色的希望,也被一个个水泥墙铁栅栏的所谓“林场”包围保护了起来,除了黄河岸边林木的蔚为壮观,河南各府州县官道旁都是绿树成荫,除了可以应付蝗灾,还能防风固沙,连带着黄河北岸的沙尘天气也好了不少。
而自从王泰担任河南巡抚,他更是变本加厉,将植树造林的政令下到各级官府,为了抗旱灾蝗灾,除了保障道路两旁必须有绿化,各府、各州、各县纷纷划了绿化的任务,以至于各级官府人人头疼,怨声载道。
“先人留下浓荫树,后辈儿孙好乘凉"、“十年植树,百年树人”、“种树抗蝗”等告示遍布河南各处,到处都是种树的人影。
他们也给了王泰一个新的称呼“种树巡抚”。
其实植树造林并没有多么大的扰乱民生,在河南,只有黄河边,才是造林,那些规模宏大的林场,基本上都是卫所军早前所值;而在河南境内各处,只是补充了原本就该有却被砍伐的植物,然后多了一些“林场”而已。
牢骚满腹也好,怨声载道也罢,各级官府,谁也不敢兴风作浪,要是被那些“督查员”查出来,可是没好果子吃。万一弄到了朝堂上,王泰植树造林是为抗灾而不是个人政绩,大义上,他们也说不过去。
他们也许不怕王泰,但他们惧怕王泰背后的河南卫军。
那些个虎狼之师,可不是省油的灯!
要是再来一次“大肆杀戮”,岂不是往枪口上撞,自己找死?
各级官府埋头种树,护林队也应运而生,以保障植树的成果。其实树木种起来,放眼一片绿色,他们自己也觉得赏心悦目,况且并不扰民。
谁知道,植树造林还没有完结几天,这位新巡抚的第二把火又烧了起来,那就是修路。
这一点,各级官府倒是举双手双脚同意,毕竟,谁不想自己的治下干干净净,破破烂烂,那种尘土飞扬,随地大小便,垃圾堆积如山的景象,谁看着都难受。
但谁也没有想到,王泰修路的第一个“试点”,不是河南府开封府,也不是残破的洛阳神都,而是从叶县开始。
仅仅不到半月,全民义务修路,纵贯叶县的十字街道便告完成。原来坑洼不平的土路消失不见,代之而起的是平整的水泥路,两旁的下水道用石板遮盖,各个路口都有水泥墙的茅房,上有“公共厕所”四字,标注男女;铁木构架的方形桶遍布大街小巷,上面注明“垃圾桶”。
“大人,这以后行车就方便了,下雨天也不怕。”
镇守叶县的副将刘国能3o出头,高大威猛,他同时也是叶县的守城官,看着平整的水泥路,刘国能频频摇头。
“大人,只怕他们以后又要叫你“修路巡抚”了。”
修路巡抚?
王泰哈哈笑了起来,这个刘国能,看起来严肃木纳,也有搞笑的天分。
“刘副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就是官道,无论是府与府之间,还是府州、府县、州与州、县与县,这些官道都要修起来,到时候河南府县干净卫生,各地四通八达,百姓没有出行之苦,那才是蔚为壮观。”
修路他是个外行,可河南布政司工房那么多的官吏,修路搭桥这些小事,可是难不倒他们。
“大人,咱们修路从叶县开始,周王一定会大雷霆。况且,洛阳城刚刚经过战祸,残破不堪,福王那里,恐怕也会……”
旁边的工房书吏王英,吞吞吐吐,看样子有些有些担心。
“王书吏,不必大惊小怪。洛阳城残破不堪,修路搭桥倒也无妨,反正福王也没有什么银子。开封城,那就另当别论,要想修路,不出点银子怎么能行。”
王泰哈哈大笑,王英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开封城一半都是周王的,王泰要从周王身上拔毛修路,恐怕不太容易。
刘国能也是睁大了眼睛,轻轻摇了摇头。
“大人,周王可不是福王,周王府在河南经营了数百年,半座开封城都是周王府的,皇亲国戚,根深叶茂,可不是福王府可比。大人,你斗不过他们,还是小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