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刘承宇的办公室后,林晨直接回到了实验室。
而回到实验室后,林晨第一时间就开始询问有没有哪位师兄师姐,有时间可以帮忙一起继续做微藻长与密度关联公式的实验。
既然刘教授已经同意让自己在实验室找人帮忙,那就抓紧时间找好人手,赶紧将实验给做完。
省得到时想起来了,师兄们却没有时间了。
听说可以署名二作,而且实验做完,论文还很可能一区,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就没有不心动的。
甚至自己荔枝百香果小规模种植推广,都快忙不过来了的孟子杰都心动了。
不过也正常,这可是一区论文,含金量那是杠杠的,哪怕是二作那也不容小觑的存在。
后世爆出的那么多“学术妲己”,她们“承受”那么多,也不过是为了能多几篇一区论文。
而林晨给出的这个二作,相比起来要求可就轻松太多了,不过只是需要有人帮忙,做一些比较繁琐重复的实验工作而已。
所以不可能有人会不心动!
对于科研人来说,有分量的论文可意味着太多东西了!
不过进一步了解了实验内容后,众人就都放弃了,倒不是说这实验有多难,或者实验需要的时间太过长。
事实上,只要勤快一点,在生长剂和微藻快繁技术的加持下,有个小半年的时间,完全足够对上百,甚至数百种微藻完成实验观察,完成论文的结题。
这对一个科研项目来说,可以说是十分短的一个周期。
唯一的难点就是,做个实验参与者必须长时间紧盯着微藻生长的变化,并且及时采集样本,测算出微藻密度,记录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就是后续验证林晨之前提出的关联公式成立与否的重要证据。
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恰恰最缺的就是这连续盯着微藻变化的时间。
让他们每天忙完自己手头的实验之余,抽出一点时间参与到其他项目中,那肯定没有问题。
但是像这样需要长时间专注观察的实验,他们肯定帮不上太多忙,最多能偶尔替一下班。
可问题是林晨需要的不是替班,而是做实验的主力,要是他自己有时间进行这些观察,就不用找人合作了。
至于说多找几个人合作,轮流替班完成实验的观察,倒也不是不可以。
但如此一来,署名的人一多,二作的含金量就下去了,吸引力也就弱了不少。
所以他们想要参与的话,除非就是先停掉手头的工作,完全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可这并不现实!
就算是他们自己的实验,考虑研究进程的原因,也不是想停就停的。
何况他们同时也还负责着导师刘承宇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
刘教授的项目的含金量,可比林晨这只是可能拿一区论文的项目高多了。
即使有刘教授的同意,也根本不可能有人会傻到退出刘教授的项目,转身投入林晨这个小项目中来。
不过对此林晨倒也没多意外,刘承宇团队本身就是项目比较多的团队。
师兄师姐们平时忙碌的状态,他也是看在眼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