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相传在尧舜時期已有过年的习俗,但称呼不相同。在尔雅释天中记载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所以,在秦朝时,已经有过年的习俗了。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据吕不韦编写的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在除夕前页那天悬挂在门前,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
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提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驱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关于桃木有辟邪作用的记载,最早源自左传,里面记载了古人用桃木做得弓进行除灾仪式。庄子载“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桃木的特殊信仰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如战国策齐策三说孟尝君打算入秦时,苏秦对他讲了土偶和桃梗的寓言,劝止他,其中有土偶人语桃梗“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可知战国时代已有削桃木为人的做法。
先秦认为春节是不吉利的日子,这天还会举行傩舞,驱鬼辟邪。扫尘聚宴,祭祀先祖。
何章将鼓摆在了院门口,又将桃木刻制的桃符挂在府门两旁,还不忘表功道“大人,这桃符是用难得的五百年桃木所制,驱逐疫疠之鬼那是普通桃符不可比拟之。”
李阳虽然不信这些玩意,但念及其一片用心的份上,还是夸了他一句“费心了”。
不过,想到锣鼓制作不易,而且桃符也是制作费时费力,李阳倒是觉得是时候改变一下秦朝对过年的习俗了。
比如,后世的春联、鞭炮就很不错嘛。
嗯,来是时候该发明火药了
想到于此,李阳便对何章道“何章,其实有一种东西,它的动静响声可是比敲锣打鼓要大的多啊”
“哦”
何章一听这话,立刻就来了兴趣,急忙问道“大人,是何物”
李阳道“鞭炮,又名爆竹”
“鞭炮爆竹”
何章眉头一皱,思虑了一下,道“属下倒是从未听说过此物。”
李阳一笑“你自然不可能听说过,因为这不还没发明出来吗。”
何章一愣,立刻就听出来了,赶紧道“大人又有新发明了”
李阳点点头“没错,这鞭炮可是好东西啊,它不仅响声大,而且听起来还比敲锣打鼓更有氛围。有了它,过年才有氛围;有了它,过年才有年味;除夕放一挂,辞旧岁;初一放一挂,迎新年;婚庆喜事放一挂,热热闹闹欢乐多;鞭炮,实在是除夕过年、红白喜事、赐赏孩童的必备之良物啊。”
“哦,听起来很不错,不知制作难否”何章对于新奇之物,有着天然的兴趣,不过如果只是听个响声,要是太难制作的话,很显然他也不是很有动力。
毕竟,他如今也是一个发明造纸术、印刷术、马鞍、马镫之种神物的人了。
至于小玩意,倒是不太感冒。没办法,这家伙心变大了。
李阳见他对鞭炮的兴致并不大,于是补充了一句“此物的制作倒是不难,但是要想制作出鞭炮来,前提条件得先发明出另一种东西来,这种东西我称之为火药。”
“火药”何章眉头再次一皱,又是一个新名词。
李阳点点头“没错,火药可不得了。在本君来,火药可是完全可以与造纸术、印刷术齐名的重大发明。当然,你若不想做的话,那就算了,本君去找李由和扶苏,这两个家伙应该会很感兴趣。”
何章一听,和造纸术、印刷术齐名的发明,顿时卧槽一声赶紧一把拉住李阳,连连点头道“大人,属下想做,我对这所谓的火药、鞭炮实在是太感兴趣了。”
李阳摆摆手“哎,你何须勉强自己,我还是去找李由和扶苏吧。”
何章一把抱住李阳的大腿,哀求“大人若是大人不把此事交给属下,属下定是会觉得人生都失去了色彩,活着没有了意义,不如去死”
李阳一,叹了口气,只好点点头“好吧,既然你这么贱,那就让你来发明吧”
何章大喜,赶紧道“大人放心,属下是有良心的,只要鞭炮做出来了,我就将它命名为阝日鞭,属下绝不占名。”
阝日鞭
李阳一听,直接被雷了个内焦里嫩,险些没一个趔趄栽到地上去
“老子鞭你妹啊,你全家都是鞭”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