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的空地,稀少的人口,凋敝的民生,几乎空白的教育即便洪武帝励精图治二十余年,巴蜀距离巅峰时期还差着天地。
方孝孺进入巴蜀之后,迅速受到了欢迎,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
对于方孝孺来说,他除了教之外,也在不断反思。
他曾经胸怀大志,去投靠太子朱标,希望能实现他的理想。
奈何出师未捷,北平一场小小的风波,就让他折戟沉沙。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方孝孺都在彻夜反思。
当初自己怕背上锦衣卫同党的骂名,不敢查贪官,不敢斗奸商落了个凄凉的下场,真的不怪柳淳,也不怪任何人,只怪自己懦弱无能
方孝孺
你的圣贤学问没学好,胸中缺少了一口浩然正气
这几年的时间里,方孝孺一边教,一边躬耕田亩。他抛弃了一切的享受,每日苦读,砥砺心性。
柳淳在京城折腾得风生水起,开银行,筹办万寿庆典,创立学堂,鼓动变法方孝孺就像一枚秋天的莲子,在淤泥之中,积蓄力量,等待来春花开绽放的那一刻
教期间,方孝孺不但读了古人之,也对柳淳所讲的很有兴趣,说起来,柳学的功力上,方孝孺可比齐泰等人强多了,
要说起来,方孝孺不该这么快冒出来。
他应该感谢一个人,就是被他狂怼的齐泰。
没错,就是齐泰
齐泰这家伙自视甚高,总是瞧不起别人,处处以帝师自居,弄得东宫的不少人都烦他。其中就包括铁铉。
之前齐泰就跟铁铉吵过,后来又有几次摩擦。
铁铉思前想后,方孝孺之前来过东宫,这几年在民间教学,颇有声望,铁铉就写信请方孝孺进京,本意是压制齐泰。
而方孝孺接到了这封信,却是百转千回,五味杂陈
按理说,一个名士,该矜持一些才是,最起码等三顾茅庐,哪有一封信就出山的可他等不了了
没错
变法大势,不可阻挡
这是方孝孺在民间最切实的感受,柳淳推动变法受阻,那就该换个人扛起变法的大旗。方孝孺进京,就是寻觅这个机会。
他准备很充足,先是南下,去泸州探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乘船出三峡,下江南。
这是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演员已经悉数登场了,就等着大戏开幕了。
方孝孺鞭辟入里,对朱允炆道“殿下,你可知道,柳淳以何人为运铜脚夫”
“这个莫不是当地的百姓”
方孝孺笑道“的确是当地的百姓,而且还是土人”
“土人他们怎么愿意听柳淳的号令,他们不都是土司的手下吗”朱允炆真的不知道太多的细节,此刻非常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