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八十年代的收音机,再到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的卡带随身听。
之后便是d机和cd机,再到p3。
几乎是几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也是每个时代风靡一时的潮流。
到1989年,国内的收音机已算相当普及了,磁带市场更是蒸蒸日上。
除了电视和广播媒体,磁带算引领了全球娱乐文化产业。
无论是国外的布鲁斯摇滚、披头士,还是繁多的港台歌星,以及国内影视歌曲等,全都以磁带为媒介,深深影响了这个年代的所有人。
也因此,催出了一大批生产劣质盗版磁带的小作坊。
质量和音质,很被大众所诟病。
然靠着便宜的价格,加上供货及时,购买便利,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时代在发展进步,人们开始希望录音机能变得更小些,甚至可以把音乐装在口袋里。
厂商当然也看到了这个需求。
于是,在六八年,就由飞利浦推出了全球里,有数据统计。
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光索尼的随身听,全球销售就突破了两亿五千万台
在这一年,索尼随身听已经流行全球了,但却不包括大陆,而且,也根本不重视大陆市场。
也难怪。
这时的大陆,商业经济只才刚起步不久,对索尼而言,普遍没有消费能力。
举个例子,
前两年,索尼的随身听产品,定价大多在一千到两千多左右。
如今虽说有低端产品了,但那是相对而言的,动辄就六、七百块,确实让国内绝大数人望而却步。
所以,极少数有能力购买的,都要通过香港流入进来。
当时整个东南亚的经济环境都类似,所以,索尼主攻日本和欧美,以及其他经济发达的市场。
说起来,东南亚这片,因为爱华的价格相对要低廉些,占有率也相对稍高。
国内厂商,有些也看到了随身听市场的庞大。
怎奈,一则资金实在有限。
二则,专利技术也被那些国外先进大厂商所牢牢把控。
即便如此,国内也有两家收音机厂商,依靠积累的技术底子,研发出自己的随身听产品。
只不过,一经推出,就在民众口中博得了“大砖头”美誉。
没办法,技术落后,做出的产品虽比收音机块头小,但和真正的随身听却相差太多。
加之国内经济刚起步,收音机的发展,也落后于发达国家,故此,民众对随身听的需求还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