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的,快去,不然是要不好的。”岳母催促道。
此时的江学涛也似乎六神无主了,只得按照岳母的吩咐,迅速骑上自行车去请那个“神婆”,好在“神婆”家并不远,不一会,江学涛便将那个人带回来了。
“神婆”落座后,问明了情况,便让其他人包括孩子都到院子里关上门,不一会便听见里面传出了“神婆”念念有词的声音,不时地还发出了“咕隆咕隆”等奇怪的声响。
约有半个小时后,“神婆”开门出来说:“好了,你们进来吧。”
“梓薇,你好些了吗?”江学涛一进门就急急地问。只见妻子无力地半躺床上,但明显看得出气色已大为好转。
“这到底怎么回事?”江学涛转身问“神婆”。
“你是不是回老家上坟报喜了?”
“是啊”
“这就对了吗,孩子奶奶是个要强的人,他很想看看自己的孙子,就跟着你来到这儿,然后附在孩子的妈妈身上了,好了,我已经将孩子他奶奶劝走了,现在什么事都没有了,你们在家好好给她补补身子,记住,不满月子时,千万不要外出!”
江学涛满口答应并付给了资费,岳母千恩万谢地送走了“神婆”走后,江学涛便问妻子感觉怎么样。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刚回来的时候,只觉得一个黑影扑到我身上,然后,身体就完全不能自主,但我当时的大脑很清醒,自己很想说自己的话,可就是说不出自己的话,而只能不自主地说那些胡话。”
“奇怪啊,你真像被我妈妈附体了,不然你怎么知道我老家的那些事,大洋是我的小名,你也不知道啊,难道这个世界上真得有鬼魂附体吗?”江学涛大声地说。
不过转念一想,江学涛拍着大腿说:“装神弄鬼,你们上当受骗了,梓薇不过是因为生孩子身体虚弱而导致神经衰弱而已,她说的那些完全是在神经衰弱情况下的不由自主,根本与她说那些封建迷信无关。”
岳母说:“别胡说,都说她很灵验的。”
江学涛:“不信我问问梓薇。”然后转向妻子问:“梓薇,你说实话,她是不是给你吃了什么?”
妻子点点头说:“当时我没注意,但好像喝了点什么。”
听到这儿,江学涛与梓薇对视了一下,梓薇向他挥了挥手并向母亲努了一下,然后两人会心地一笑,就不言语了。
此事过后,妻子陈梓薇不久就患上了乳腺炎,不仅奶水不足,而且每当孩子喝奶时,就会使妈妈疼得大叫,没办法只好给孩子停止喂奶,这使得从来没有带孩子经验的江学涛犯了难,该怎么办?
“听说最近县城开始卖奶粉了,是红星的,你可以去看看。”有人告诉他。
江学涛过而立之年才有了第一个孩子,格外疼爱孩子,听说此事后,便骑上自行车来到了县城,一问才知道要三元多才能买一袋,而当时他每月只有十几元的工资,但为了孩子,一咬牙便买了两代奶粉,同时他又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喂养孩子方面的书,此时他身上只剩下几元钱了。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江学涛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没办法,他只好到处举债借钱抚养妻儿,但好在有岳母的帮衬,在江学涛的精心照料下,长洲终于一天天长大了。
转眼间,长洲出生已经满100天了,这天一大早,江学涛高高兴兴地带着妻儿和岳母到附近照相馆照相了几张相,两天后去照相馆取出了一看,感觉效果非很不错,尤其是小长洲照的那张非常好,只见照片上的孩子虎头虎脑、胖嘟嘟,非常神奇,另外那张全家福照得也很不错,爸爸身着中山装非常精神,妈妈身着花格子布料装束,梳着两个很粗的辫子,姥姥抱着外孙长洲坐在当中,好一幅温馨的合家幸福图!
当时的照片都是黑白的,但照相馆的工作人员很有办法,把照得好一些的照片都被人工打上了彩色的颜色,显得更加生动。
取上照片后,江学涛骑上自行车其乐融融地往家赶,就在回家的路上,他听到广播喇叭里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
这个消息使江学涛更为兴奋,因为这一天恰恰就就是小长洲出生一百天的当日。回家后,他兴致勃勃地将照片拿给家人们,同时也将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告诉了家人,然后说:“孩子该起大名了,孩子出生一百天恰逢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这是个很吉庆的事情,要不我们给孩子起大名为江庆原好吗?”
“好啊,只是这个名字有些大,人家说名字太大了不好养活,要不我们同时起两个名字预备着好吗?”陈梓薇说。
“那再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我早已想好了,这第一个孩子的姓名应该最好体现我们两个人的,这样可既有有纪念意义,也很洋气,就叫江陈好吗?
“这两个名字都很好,都有纪念意义,目前就先叫江庆原吧,以后根据情况再决定。”江学涛笑着说。
这年的初秋,长洲刚满两岁不久,江学涛家里又出生了一个儿子,由于适逢文革浪潮,故起名为兴无,意为灭资兴无之意。小家伙五官端正、白净,这个孩子有个独特之处,哭时总会使眉毛变成淡红色,显得更为可爱。
这一天,长洲在外边玩耍回来,发现床上多了一个孩子,不由得感到很好奇,不知是什么缘故,双手就抓起小弟弟的腿就往床下拽,弄得孩子哇哇大哭,幸好被妈妈及时发现后制止了。
江学涛在这段时间更为忙碌,每天下班后,不仅要伺候好月子中妻子,还要忙着给孩子们预备饭食,时间久了就感到力不从心了。
有一天,孩子们的姥爷和姥姥来看望孩子,看到这种情景,便要求带上大孩子到他家抚养一段时间,以便减轻他们的负担,江学涛夫妻俩虽然有些舍不得,但现在的情景也不由得他们不同意,于是,小长洲便随姥爷姥姥来到了一个很陌生的地方——陈巡回,没想到,这一来就是三年,小长洲在这儿度过了他非常难忘的幼儿时代。
陈巡会村位于县城南17公里,隶属店头镇,西北距镇驻地店头街4公里,南傍新沭河。清康熙三年(1664年),文家埠陈姓迁此定居,村庄随逐渐扩大。
《陈氏族谱序》载“陈氏八世祖陈洪智由文家埠迁居于此,时称小宅子。后陈氏几经巡回搬迁,最终仍在小宅子定居,为牢记巡回之艰辛,以姓氏命村名为陈家巡回,后演变为陈巡会。清代二百多年间,该村陈姓家族经世代繁衍,成为村中望族,且不乏大户和书香门第,其子孙从文入仕者也历代有人。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本地不少开明人士倾向抗日,加之地理环境较好,这里一度是抗日根据地中心。1941年6月,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部来驻该村,许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就安葬在村西烈士陵园。
1949年4月,导沭工程在临沭县境内开工。
1950年秋,山东省导沭整沂委员会移驻陈巡会村,使这里一度成为临沭的“二县城”,白天人来车往,夜晚街灯明亮。
1951年春,国画家徐悲鸿来到陈巡会,住在陈家祠堂里,深入导沭工地体验生活,写生作画,为工程题词。
1952年,水利部长秦作义、苏联专家沙伊奇斯可夫也曾来陈巡会村视察导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