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女人多是如此的,宁婉听了点点头,就见古氏怀里的儿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放在炕上的点心匣子,却一声也不吭,心里竟有点酸,便打开了一个送到孩子面前,“喜欢那样就吃吧,姑姑过些时候再买了送来。”
毕竟是小孩子,点心摆在了眼前就咽了咽唾沫,却不伸手只转过头去看娘。
古氏自是心疼儿子,点了点头,又见儿子吃得狼吞虎咽,就有些不好意思,“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宁婉就笑道:“小孩子自是喜欢这些小零嘴儿,我家槐花儿也一样的。”
说了会儿闲话,胡敦儒下了课从后面回来,见到婉妹与妹夫过来十分高兴,向古氏道:“去赊一壶酒,我与妹夫吃酒说话。”
宁婉便拦住了,“我们来原是有事儿的,说了话就要回家,且你也知道他不大吃酒的。”说着将虎踞山要请先生的事说了,又道:“山上有住处,束修之类的也都好说,只看三哥的意思。”
胡敦儒立即就摇了摇头,“你们固然是好意,可恕我不能领情了。如今我已经接下了马驿镇的学堂,自是要用心办好。”
其实宁婉与铁石进了许宅之后已经都意识到胡敦儒不可能去虎踞山了,不过既然到了总要将话说清楚,眼下倒也不失望,便都笑道:“我们也不过是想着三哥学问好便过来问问的,既然不成也没什么。”
胡敦儒却又摇头,“我虽然去不了,但你们的学堂也一定要办,而且要好好办!不如这样,我帮你们介绍一位先生,他在科考一途并不顺利,如今只有秀才功名,但其实学问并不逊于我。”
宁婉与铁石听了自是愿意,“若能如此自然好,我们并不认得合适的先生。”
胡敦儒就道:“我说的这位先生姓梅,住在七里村,离虎台县城并不远。”说着就写了一封信给了他们,“他性子与我相近,也是不合时宜的人,因此拿了我的信倒能省些事。”说毕一定要留二人吃饭。
的确已经到了饭时,又是亲戚,铁石与宁婉倒不好推,且古氏早下厨做了几样菜蔬,又蒸了一碗咸肉,显见已经是胡家最好的招待了。
大家坐下吃饭,虽然分了桌,但都在一间屋子里,说话也方便。几句话就又说到了学堂,胡敦儒便道:“我自去了京城参加科考,后来又派到南边做官,这一年多的时间虽然一事无成,但也颇增了些见识——那些地方看起来到处是锦绣膏粱,但其实亦有许多人家贫无立锥之地,甚至有些人不得已还要到辽东来谋生路;至于官场上更是奢糜虚伪,官员们相互勾结中饱私囊,我极看不惯也不屑与他们往来,但却亦有许多辽东没有的好处。”
“我最为心仪的便是那边文风极盛,不必说城镇之内,便是小小的村子中都有学堂,略大一些的家族里都会办族学,更有一种冬学,就是在冬日农闲时专为贫穷的农家子弟开设的学堂,学生们非但不必交束修,甚至有的还连饭食费用都免了……”
“我其实才做了几十日的官就挂冠而归了,但回来的路上就下定了决心,回马驿镇将冬学办起来……”
虽然没有酒,菜饭亦十分简陋,但胡敦儒却全不以为意,谈笑风生,兴致颇高,而宁婉和铁石也听得入迷,觉得不虚此行。
离开胡家后他们依言请了梅秀才,在虎踞山上办了一间学堂,先前不过一时起意,为着石炭场记帐诸事方便,如今才真正意识到办学堂的必要。
学堂办起后,因束修都由千户所出资,因此前去读书识字的孩子不少,又有几个成人也去听课,梅秀才也是个心思端正用心授课的人,诸事亦顺利。
唯有路少夫人却食言了。
铁石回虎台县住了一个月回来后,就放了路百户一个月的假,但路百户自安平卫回来时,带的还是佩玉,原来路少夫人因大儿子刚启蒙读书,小儿子最近生了一场病没有成行。
路少夫人还特别让佩玉带了一封信给卢夫人,将她的无奈诉说了一番,又道待明年春暖花开时带着小儿子过来,与宁婉相伴。
宁婉自己也是做娘的人,又也因槐花儿小只让铁石一个回虎踞山过,因此十分理解,就叹着说:“也是没法子的事,总不能不管两个儿子吧。”也就将事情放下了。
只是没多久她不小心看出一件事来,便发起了愁,与铁石在被窝里说:“我瞧着佩玉似乎有了身孕,可怎么着?”
铁石根本不放在心上,“她有身孕便有,与你何干?”
“唉!”宁婉先叹了一声气,“怎么与我无关?前些时候我们在赵家的庄子里说话,我还告诉路少夫人佩玉很是本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