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衡山派”掌门人语气平静,脸上依然丝毫未动声色,仿佛对这两战的失败若无其事一般。
雷义扶起两个师弟退回了船上,却是一脸的惊惶和颓丧,岳寒山手一挥,让他们下去包扎伤口。
这一次试探,雷义三人仅支撑了不到二十招就败下阵来,但岳寒山却也并非全无所得。
他看出对方剑阵的进攻犀利,布阵的少年各自习练了不同的剑法,相互配合亦是十分熟练,但是从他们须得听从那黄衣女子的号令改变阵势来看,这些少年运用阵法于实战的经验定是尚浅,临敌之时才须是有人号令指挥,才能使用相应的战术。
也就是说,那名黄衣女子才是这座阵法的头脑,只要将她制住或击杀,此阵即不攻自破。
岳寒山心中盘算,却也知道要击杀那黄衣女子定是极不容易,她既是此阵的首脑,阵法对她的保护定然十分严密,而且岳寒山一眼便知那女子本身也并非弱者,武功要比起布阵的四十九名少年还强得多!
如果要强袭她,只怕会正好中了对方的计谋,反会遭受全阵的攻击。
站在阵中的黄衣女子,当然就是杨绛衣。她面如寒霜,秀目紧盯着座船上的岳寒山和一众“衡山派”弟子,心中却颇不平静。
这座“青云剑阵”是她师父华清真人的心血,而布阵的四十九名“青云卫”,则是她和华不石近一个多月以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银两训练出来的。今夜之战,乃是此阵第一次出世,却遭遇了“衡山派”和岳寒山这等强硬的对手,着实有些令人担心。
尽管这些少年的临敌经验不足,阵法亦不是十分完善,但是无论如何,杨绛衣也不能让师父创出的剑阵在第一次临敌时就被别人破去!
而且能否守住码头,已关系到今夜之战的胜负之数,乃至整个长沙城的战局,可谓重要之极。虽然剑阵两度发威,挫败了敌人的进攻,但是杨绛衣望向船头上的岳寒山,见此人一幅好整以暇的模样,心中反倒有些隐隐不安。
第三次进攻,岳寒山一口气派出了十名弟子。这十人跳上河岸,立时就排出了一个形同尖锥的三角阵形,各自仗剑护身,互为攻守,一步一步朝着“青云剑阵”逼了过来。
杨绛衣略一犹豫,喝令道:“乙组,霁云式,风云七变!”
对方来了十个人,她却决定仍然用一组七人剑阵迎敌。先前对古志诚和雷义等人的两次出手,七人应敌均是以多敌少,而这一次则是以少打多。
实战经验不足所体现出的一个重要后果,便是自信的欠缺。尽管这些少年对剑阵的诸多变化已十分熟练,在此战之前华不石的一番言语也大大振奋了他们的士气,但是在没有真正战胜强大的对手之前,他们并不知道剑阵的威力有多强,因此难免会有所疑虑。
一个人若是缺乏自信,在拼斗时就很容易因畏惧敌人而犯下错误。
岳寒山不断派出弟子,自是想要利用这些弟子来试探阵法的虚实,寻找破阵之法,而杨绛衣却决定借此机会磨炼这些少年的意志,如果七人的剑阵能以少打多,战胜对方十人,那么在这些少年心中,己方四十九人要击败“衡山派”座船上的六十多人也就完全可以做得到!
一旦有了自信,他们的战力便会更强,对付岳寒山时就会多一分机会。
杨绛衣很清楚,在那条双桅帆船之上,岳寒山才是真正最为可怕的对手,只有等到他亲自出手,才是双方决战的时候!
“青云剑阵”中的“霁云式”不同于“星罗式”的分散攻击,七名少年齐身跃进,七柄剑飞刺而出,寒光跃动,所进攻的目标却是最前言的一名“衡山派”弟子。
这七剑由不同人从不同方位刺出,剑光却合在了一处,好似形成了一柄大剑,声势惊人,直刺而至。对于这种攻击,自是难以格挡,那名“衡山派”弟子连忙向一旁避让,闪躲剑势!然而,这一剑眼看着刺到空处,却忽然一分为七,化为七点寒星,向四面飞射而出!
这一变化甚是突然,但是“衡山派”众弟子早就有了闪躲的准备,纷纷向四下跃开,避开了袭来的七道剑光,只是先前汇聚于一处的防守阵形顿时散了开来。
七名少年剑势落空,却不停顿,竟然各挥长剑,身形已穿插到“衡山派”的十名弟子之间,左一剑右一剑地频频递出,已与对方战在了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