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清晨,笔架山,援锦明军粮草存贮地。
笔架山介于塔山和杏山之间,距离杏山六十多里,距离塔山二十多里。笔架山是海中孤岛,方圆不到十里,岛上三峰,形如笔架,中高两侧低,距离6地只有三里半,有路可与6地相连,退潮时露出以相连6地,而涨潮时路又被海水淹没。
洪承畴率大军东进,在笔架山储备粮食12堆,每堆1ooo石,共12,ooo石,以备不时之需。洪承畴密告众军,笔架山驻兵两千,用以保护粮草。
至于真正的军队人数,也只有岛上的赵应贵等人自己知道了。
“大哥,在这破岛上呆了十多天,你说,王大人是不是弄错了?”
郑二嘴里吃着“饼干”,旁边的桌上放了一碗热水,看样子已经喝掉了不少。
“是19天!差一天就是2o天!”
赵应贵不满地提醒了一下自己的老部下,站起身来,看着波光粼粼的大海出神。
他们作为大军的“辎重队伍”,随最后一批大军出,在岛上呆了快2o天,连个清军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就别提多郁闷了。
“大哥,有一句话憋在心里,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郑二看着赵应贵,眼神闪烁。
赵应贵惊讶地转过头来,看了一眼郑二,这位曾经的“丐帮”主要人物,眉头一皱。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什么时候,你也学会拐弯抹角了!”
“是是是!大哥,是这么回事,有人说,大嫂不是什么大家闺秀,而是有些来头……”
郑二的话,让赵应贵心里一“咯噔”,他盯着郑二,急促问道:
“快说,是什么来头?”
“大哥,我说了,你可不要生气。”
“快说,不然我踹死你!”
“大哥,有人说,秀秀是扬州城南街的青楼女子,因为遭了官司,得罪了人,才来的汝宁府。”
郑二说完,小心翼翼地看着自己曾经的“老大”,就怕他暴起。
赵应贵没有说话,也没有火,他沉思片刻,这才继续开口。
“消息……准确吗?”
“大哥,是汝宁卫甲营的把总田志,他家是扬州的盐商,见过大嫂,说大嫂姓陈,他和他爹见过。他也是为大哥好,怕大哥上当受骗。”
郑二赶紧压低了声音,信誓旦旦。
“田志说了,除了他,没有人知道这事。大哥,你还是早做决断。”
田志是扬州人,家里富裕,但遭了匪,因此才北上投军,这些赵应贵也知道。田志沉默寡言,沉稳果敢,不是造谣生事的大嘴巴,赵应贵倒是放心。
“早做什么决断?”
看到赵应贵的目光扫过来,郑二赶紧解释。
“大哥,我怎么觉得,王大人敲打你,可能就是因为大嫂和何三。”
赵应贵坐了下来,脸上有一丝尴尬。
“郑二,你说说,关何三什么事?”
“大哥,看来你是被蒙在鼓里。何三借着你的名号,向人家商户逼捐,说是为军中将士出征募集银两。他还私下里屯了不少粮食,运到淮北卖掉。另外听说,他雇流民种地,吃的都不管够,也没有工钱,多出来的粮食和银子,都归了自己!”
郑二一一道来,赵应贵脸色铁青,“啪”的一下拍桌怒起。
“何三这狗贼,谁给他的狗胆!百姓的粮食和工钱他也敢克扣!”
他转过身来,看着郑二,怒气勃。